第226章 渡过易水(第2页)

 好在,牵招和文丑还有点默契,牵招接着说:“文将军何以会传消息给我们?难道不是希望我们率军拦截吗?只要我出兵拦截,撑住一个时辰,文将军大军必会赶到,届时即可歼灭敌军。马将军,我想好了,你率军留守渡口,我率三千军出兵去拦截。”

 片刻之后,牵制率军而出,沿道路往东而去。不到一个时辰,他就率军来到了十字路口处,却发现自己的斥候在那等着。

 斥候看到牵招大军过来,连忙上前汇报:“报将军,半刻钟前,敌军就从这里路过,北上去了,前面还有斥候暗中跟着,小的在这里等着汇报。”

 牵招一听,懊恼起来,他紧赶慢赶,终是晚了一步。看着只晚半刻钟,只差了一丢丢,但他所率是步兵,是追不上骑兵的。无奈之下,牵招只好派人在路口处等文丑。

 两个时辰后,文丑也率军到达,见到了牵招的人,得知牵招出兵拦截,但晚了一步。文丑心里才好受些,他最怕牵招和马延明明知道敌军从这里过,却什么都没做。

 文丑没有多说什么,率军继续追击。

 ……

 话说陈炎率军急行几个时辰,直到午后才到达易水西段的渡口。上次他率军到附近时,直接北上,没有在停留。

 这个渡口宽度估计十余丈 ,和弯角渡宽度差不多。有桥的渡口,一般修在河水窄处,方便修桥,修得也大多是木桥或浮桥。河水宽的地方,受修桥技术所限,修不了桥,只能停靠船只摆渡。

 赵云看着这个渡口,突然感慨起来,念了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个渡口还有点名气,叫荆轲渡。四百多年前,荆轲受命去刺秦王,燕太子丹一路相送,送到了这里,两人也是在这里分别。有人感荆轲刺秦之重,写下了首《渡易水歌》。

 渡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