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起义恩仇录旁门门主左道
第438章 一封信(第2页)
尚望您能在百忙之中给予指示。
吾亦有一愚见,愿献于麾下。
喀什噶尔等地的逆首,依附异族,其心叵测,易生枝节,应严加看管,不得轻易放走。
至于伊犁,长期被沙俄占据,此前未及兼顾,如今若能通盘筹划,一气呵成,收复疆域,将对大局大有裨益。
最后,关于军费一事,请大人不必忧虑。
中央已有决断,户部将再拨款二百万两以资军费。
请您放心,务必狠狠打击敌人,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左宗棠览信,心中暖流涌动。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封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支持。
信中的每一句话都让他感受到了后方同僚和元首的关心和期待,也坚定了他继续前进、收复失地的决心。
左宗棠深知,有了这样的支持和信任,他和他的军队必将无往不胜。
半月之内,连失达坂、托克逊、吐鲁番三城,阿古柏的势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他原本自信满满的心态此刻已如风中残烛,吓得魂飞魄散。
面对如此不利局势,他麾下的三百多名大小伯克纷纷动摇,一致主张求和,以免进一步的损失。
无奈之下,阿古柏只得再次寻求外部势力介入,希望借助英国人的力量来调停这场战争。
他深知,英国人在他身上的赌注即将落空,他们也不会坐视自己在新疆的利益受损。
英国政府对此情况也感到焦虑,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布局因为阿古柏的失败而受到影响。
于是,英国人急忙派出驻华大使威妥玛,前往新中国的礼部,希望通过与礼部尚书傅善祥的交涉,来达成某种形式的调停。
第二天清晨,阳光初照,傅善祥一袭官服,步履稳健地来到了礼部衙门。
他刚走到大门前,就看到威妥玛站在那里,正脱帽向他致以礼貌的问候。
傅善祥故意提高了声音,问道:“英国公使威妥玛来了吗?”
身边的属下立刻回答:“英国大使已经到了,门口站着的就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