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起义恩仇录旁门门主左道

第109章 新老明教(第2页)

 此时此刻,对于朝廷而言,太平天国军队、捻军以及大理军的威胁程度已然相对降低,其地位排名皆已靠后。其中,太平天国军队内部纷争不断,矛盾重重,导致指挥混乱;而捻军则组织松散,缺乏统一有效的领导核心;至于大理军更是分化为两个派系,彼此之间明争暗斗,难以形成强大合力。相较之下,来自西北地区的马潮轻势力却日益壮大,如日中天。

 正因如此,当朝廷成功剿灭太平天国军队之后,便将矛头指向了马潮轻。提及马岱,其实他所面临的危机尚不及马潮轻那般紧迫。对于朝廷来说马岱也被归入董志源联军之中,但他不过是这支联军里实力最为雄厚的一方罢了。

 在朝廷眼中,马岱与董志源联军无非只是遥相呼应,暂时对朝廷构成一定压力。然而,随着局势发展,朝廷必将逐一击破这些潜在威胁,以维护国家的稳定与安宁。

 此时此刻,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马潮所掌控下的各地起义军实力分布情况。首先要提到的便是那由第一本部四长老统领的军队,这四位长老可谓是声名远扬、各有所长。其中,位于伏羌关的李长老,正是那位曾与寇文程展开过外交周旋的人物;还有驻守银鸡堡的谭长老、坐镇徐卅的张长老以及牛长老。

 其次,则是以联合形式存在的河周联军。这支联军可不容小觑,它乃是后世赫赫有名的西北马家军的前身。然而,当左祖棠踏入西北这片土地后,形势急转直下,他们那
 

多达二十余万的精锐之师竟纷纷选择了投降,唯有闵殿臣坚守立场、拒不降敌。

 接下来要说的是酒泉的马文陆,其麾下兵力眼下仅有五万余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待其他各地势力相继被剿灭之后,他手中的兵马如滚雪球般迅速壮大,最终竟然接近二十万之众!只可惜,如此强大的力量仍未能抵挡住左祖棠及其关中军——也就是已经投降的董志源军团的猛烈进攻,最终难逃覆灭的命运。

 再看西宁兰州一带,这里同样活跃着一支起义军队伍。而位列第五的则是穆堂主所率领的人马。最后,在遥远的西域乌鲁木地区,有一位名叫脱陵的首领也拉起了自己的大旗。这些各方势力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当时复杂多变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