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谁赔谁赚(第2页)
联席会议不了了之解散了,什么也没解决,只是整整吵了三天架而已。其中有的人反应还是比较快的,他们马上采取措施,在华夏大量采购物资。比如瓷器日常生活用品,还有华夏生产的农机设备,这些商品在华夏的价格比国际市场还是便宜很多的。他们现在只有把华夏币换成商品在去其他国家销售,只有这样才能把华夏币换成美金之间的亏损降到最低,不然真的会赔到老佬家了。现在也没有人去考虑这样一来是不是把华夏的经济搞活的问题了,先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才是明智的。
现在的华夏官员彻底服了陈国庆,从开始到现在陈国庆的一系列措施真是高明到顶点了,没有大的举动,也没有什么豪言和口号,就像一盘棋,只是轻轻松松的拨动几个棋子而已。就把一切危机全解决了,而且还是大捞特赚一笔。
现在的华夏市场可以说生意兴隆,物价上涨,不但没有影响经济发展,而且销量不断上升。那些个外资企业有一个带头行动了,其他人也不傻,所以全都跟着行动。像华夏的紧缺物资肯定是收购不了,比如棉花,粮油作物和布料之类的。当初他们往华夏销售的时候是非常快的,而且量还是非常大的。如今想回收那也只能想想算了。除非他们给的价钱要高出华夏政府的一倍,才有可能收到一些,可是这样一来他们赔的就更多了。现在华夏政府定价就已经超过了国际市场的价格,他们在翻一倍的价钱那得赔多少?而且这些物资出口的税率也是其它商品的十几倍,这账他们一算不光是肉疼,就连骨头都疼。但是华夏的特色产品还是可以的。如今那些个烧制瓷器的小作坊就发财了,不但价钱涨了好几倍,而且是供不应求。还有小型农机制造厂,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被人成批的订购走了,不用自己去推销。再有就是皮革之类的物资,原来都是滞销产品,现在干脆就是成了紧缺物资。就连老百姓的手工小产品都成了紧俏物资了。
这一切其实都在陈国庆的预料之中,他非常清楚,外资企业只能这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如果直接去银行汇换,那这些企业赔的可不是一点半点了,那就是大出血了。可是这样一来,华夏的经济就活了。以前在国际市场,其他国家都全力阻击华夏商品,现在他们自己却要帮助华夏寻找市场,而且华夏政府连个谢字都没有。华夏政府只要坐在家里收税就行了,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是三年内肯定是没问题了。现在华夏政府最缺的就是时间,一但华夏的军事力量发展起来,任何国家也不敢在和华夏叫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