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名士云里烟村

第十七章 读书和陪练(第2页)

 “桓哥哥,快过来!你今天是不是欺负湉儿哥哥了?”


 沈思桓见了妹妹居然还有一丝丝惧怕,得意的神气也消减很多了,轻声道:“没有啊!”一脸无辜的样子。


 “打了的!有人看见你打了的,你还想骗我?”


 沈思桓像做错事的学生在老师面前低头认罪:“就打了一小拳,不过是闹着玩的。”


 “拿棍来,把手伸出来。”这位小老师教育学生有板有眼,有模有样的。说完早有人递来一根拇指粗细的棍子。噼啪两声在沈思桓右手心打了两道红印子出来。别看这小妮子不过十二三岁,打起手板来却很有力道。沈思桓疼痛得歪着嘴。


 “妹妹,你为一个外人,却…”话还没说完沈思桓的左手又挨了两棍子。


 沈思桓眼泪珠子差点掉出来了,撒腿跑开咚咚回房去了。到这个时候宋湉才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他觉得那个小妮子沈思妤对她的微笑是那么动人。


 宋湉当天下午便进了学堂。沈家盛也不知道宋湉底细,出了几张试卷考考宋湉。就像幼儿班的娃娃进小学前也得要考考数学、语文之类的。语文不过是识字、拼音、简单组词还有生字默写诸如之类。


 沈家盛出的题目居然是背诵并默写三字经,这可是以前他教过上幼儿园的侄儿读书识字的内容,而且三字经也是小学启蒙教材,读写自然不至于吃力。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书法当然差,但也不算最坏的,横平竖直笔画都有。沈家盛看看他的习作,微微一笑,这一笑虽说很短暂,还是让宋湉捕捉到了。


 然后他又板起脸色,跟他当年数学老师几乎一个模样,不拘言笑。


 既如此那就背诵论语吧,几乎跟宋湉想的差不多,严肃的沈家盛用毛笔在一张宣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论语: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让宋湉说出意思。


 见贤思齐拿在现代也是有名的成语。这句话的意思宋湉还是能参透于是朗声说道:“看见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看见德行有亏的人就要自我反省,反省自己缺点加以改正。”沈家盛微笑着点点头,表示赞许。


 接着宋湉被分配到十三四岁大小的少年班。跟着一群群稚气未脱的孩子摇头晃脑地读书。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尽管大伙都不懂,但读熟后先生自然会讲解其意。古人对读书非常讲究,什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明书要多读,多想就会明白其中道理,但有些晦涩难懂的读一千遍也不能理解,因此有必要请问老师。宋湉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是不耻上问。


 那时候没有数学,就算有人精通数理也不能作为教材纳入学生课程之中。他们认为数理将人的思想分化,不利于国家治理。学以致用,读书就是为了当官。这些理科知识多般散落在三教九流之中。或者有部分人当官后闲的蛋疼研究一下数理,譬如祖冲之、贾思勰他们在农政部门任职,有些东西需要数理,譬如丈量,天文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