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能进去赊账签字画押的只能是一家之主。

 很快沈屿之苦着脸出来,“如果只借银钱的话,咱们家只能借一百文。”

 “什么?”沈清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百文?”

 按照大乾的物价,一百文也就能买五斤猪肉。

 对一个四口马上五口之家来说,一百文就是杯水车薪。

 李氏不甘地向迟迟不走等着看他们笑话的沈家大房二房看去,“凭什么他们能领两贯钱还有十斗小麦?”

 沈清柯轻叹,客观道:“因为他们人多,而且壮劳力多。”

 大房二房加起来就差不多三十口人,还有几个奴仆。

 能在流放路上活下来的奴仆大都是青壮年。

 就连大伯和二伯都因为藏有私房钱,一路上打点,吃的好,受苦少,看着都比自家父亲壮实不少,甚至看起来还年轻些。

 风霜催人老。

 他们三房一家四口都面黄肌瘦,妇人占了一半还有一个是孕妇。

 沈清棠想,这就跟在新世纪信用贷款差不多,显然他们一家四口在银行属于劣质客户。

 略一思索,沈清棠问,“爹,你问问咱们除了这一百文能不能也赊点小麦种?还有开荒种地需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