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西装暴徒(求月票)(第3页)
假设尤里斯沃尔夫能够说服印刷厂老板,降价出售,在一百万的基础上能够降多少,降下来的这部分钱,赵满仓都会给对方补齐。
当然,这个所谓的定价,赵满仓会亲自联系第三方审计公司来进行审核,而不是任由尤里斯沃尔夫或者是印刷厂老板说多少就是多少。
听到赵满仓这么说,尤里斯沃尔夫迟疑了一下,询问了赵满仓几个问题,确定之后这才选择了方案二。
“很聪明的决定,预祝我们合作愉快。”
赵满仓笑着夸赞了对方一句,尤里斯沃尔夫站起来握手,表示感谢。
又闲扯了几句之后,尤里斯沃尔夫也离开了。
转眼过了五天,在赵满仓大把撒币之下,很快就完成了既定任务。
首先是海德思哲这家猎头公司,给赵满仓介绍了好几位候选人,赵满仓通过面试之后,确定了两人。
一位是报社主编陈良生,此人是港大高材生,之前在花园城市一家大不列颠报社担任副主编。
最近是因为他母亲生病,需要他回来照顾。
由于他母亲难离故土,舍不得这边的‘家业’,所以只能让陈良生回来港九这边发展。
另外一位则是大不列颠牛津大学高材生,名叫布鲁斯查普曼。
这是一位大不列颠人,赵满仓专门要求的。
并不是赵满仓崇洋媚外,而是港九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有学识的牛人,大部分都是大不列颠人多一些。
其次,不管赵满仓承认不承认,大不列颠人在港九更加便利一些,也能够挡住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这两人定下来之后,赵满仓就直接安排他们入职了。
而这个时候,尤里斯
沃尔夫也完成了一家印刷厂的收购工作。
这是一家效益一般的印刷厂,不能说效益不行,只能说他们是真的很一般。
港九这座城市,尽管目前人口已经接近三百万了,不算很多人,但也绝对不算少。
可就是这么一座城市,算上各类小报、晚报等,整个港九便有两百多家报社,非常恐怖。
五十年代末期,每天就有三十种报纸发行面世,如果再计算各类周刊、月刊、小报等等,平均计算下来每天最少是五十份。
这么说吧,整个五十年代,港九的报纸行业竞争几乎算得上空前绝后,竞争非常激烈。
《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香港商报》、《晶报》等,还有就是《华侨报》、《联合早报》、《联合报》、《中国时报》、《成报》、《星岛日报》等,这些都是目前市面上最为主流的中文报纸。
明报要在今年五月份的时候才成立,赵满仓倒是想要把查良镛和沈宝新给打包了,可问题是赵满仓现在实力不够,单纯靠钱的话,不太可能吸引到对方。
所以只能徐徐图之。
竞争如此激烈的港九报纸行业,印刷厂经营效益不好,虽然还没亏钱,但也没有赚多少。
因此,在尤里斯沃尔夫接触之后,很快就定了下来。
赵满仓掏了四十万给印刷厂老板,支付了尤里斯沃尔夫八万块钱的酬劳。
后者总感觉自己被忽悠了,早知道就直接选择十万港币的固定酬劳了。
亏大了!
印刷厂拿下来之后,赵满仓就立马安排陈良生和布莱斯查普曼两人对这家印刷厂进行调整。
印刷厂的人并不是很多,总共只有十五人,可以说是非常小的一家企业了。
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四十万港币花得并不冤枉,相反还是赚大了。
前任老板是三年前进入印刷这个行业的,先后给那些龙虎豹、盗版书籍等刊物进行印刷,接触的都是这些业务。
按理说,这样的业务,也还算挣钱。
奈何盗版嘛,龙虎豹嘛,价格都不贵,利润本来就低。
而印刷厂有十五人,加上购置了大量的进口印刷机器,还有水电、房租等,这些都是成本,收入持续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就很快陷入恶性循环了。
港九报业的竞争很大,其他行业的竞争也差不多。
只因为港九的人口增长非常快,几乎是每年都会增加几十万人口,人多地少,竞争当然很大了。
又不是人人如过江猛龙,谁都能够很快混出一片天地。
“良生,布鲁斯,你们两人要尽快对外招工,扩建我们的印刷厂,按照六十人满编的印刷厂来进行招聘.......”
印刷厂内,赵满仓严肃地看着陈良生和布鲁斯查普曼吩咐说道。
原来印刷厂内的十五名员工,此刻都等待着赵满仓这位新老板的‘旨意’,听到老板说要扩招,大家都十分欣喜。
但赵满仓随后又表示,原本的十五名员工也要参加考核,采取末尾淘汰制。
只要是不合格的员工,都有可能被淘汰掉。
面对失业的风险,大家都紧张了起来。
整顿过印刷厂之后,隔天,尤里斯沃尔夫又联系赵满仓,说是他已经物色好了一家晚报报社。
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创业?
答案当然是通过收购、并购的方式了。
华南经济日报是一家小报纸,创刊至今已有五年时间,但江河日下,已经亏损十分严重。
按理说,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到八十年代这三十年时间里,港九报业绝对是伴随着港岛经济发展最快最猛的一个行业。
只可惜报业繁荣的背后,也有很多被时代抛下的企业。
背后原因有很多,赵满仓懒得去深究这些,直接收购华南经济日报这家报纸,他要的仅仅只是这家报业的人才罢了。
如果不是收购其他报纸,而是从零开始创业,那么对赵满仓来说,这就是最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尽管华南经济日报是一家小报纸,效益也十分不堪,但对于赵满仓来说,拥有全套报业体系的职工,这就足够了。
花了不到二十万港币,赵满仓顺利将华南经济日报这家企业收购下来。
结果在收购下来的第二天,就有人上门收保护费了。
当时赵满仓正带着陈良生、布鲁斯查普曼等人开会呢,没想到居然有人来捣乱。
嘭嘭嘭!
黎勇安、吴先文、郑大华几人推搡着报社员工,以及桌子凳子等,发出刺耳的响声。
“黎爷,我们半个月前不是才交了保护费么?现在都还没到一个月,怎么今天又来了?”
华南经济日报前主编范春保面色难看,但还是讨好着说道。
身后站着自己的新老板,范春保当然要好好表现一下,期望自己能够在新老板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虽说他肯定没办法继续担任主编了,但一个副主编总是没有问题的吧?
“你们不是换了新老板吗?新老板来了,肯定要重新交保护费啊,要不然怎么能行?”
嚣张的黎勇安,一把推开范春保,来到赵满仓、陈良生、布鲁斯查普曼等人面前,突然吐了一口浓痰,面带笑容,语气猖狂地说道:
“你们几位都在这里啊,你们都穿得这么好看,肯定都是老板吧?应该很有钱吧?所以你们以后每月的保护费交两万块钱,没问题吧?”
布鲁斯查普曼收到了赵满仓的眼神示意,便站出来,用十分生硬的普通话说道:
“你叫什么名字?我等下就打电话给约翰督察,你最好记住你的话,希望等下你还能够这么硬气。”
黎勇安闻言,却是一点都不怕:
“鬼佬啊?你当我是吓大的咩?你喊什么督察都没有用,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在油麻地这一带,我怕过谁啊?”
赵满仓闻言,顿时有些皱眉。
这事儿有些不简单!
按理说他昨天才收购华南经济日报,外界应该不知道才对,毕竟整个签约过程,也只是尤里斯沃尔夫等人知道,陈良生和布鲁斯查普曼都是他的人,还有谁会去散播这件事呢?
不过这些事儿先不急,还是先处理眼前的事情再说吧。
于是赵满仓只好准备给汇丰银行经理约瑟夫格兰特打电话,但黎勇安却是一把扯断了电话线,让他根本没办法拨打电话。
“想要喊人来救你?没跟我打招呼就想喊人?是不是在做梦呀?”
黎勇安凑近赵满仓,几乎快要紧贴着后者了,但对方身高只有一米七五,远不如赵满仓一米八五的身高,所以在陈良生等其他人看起来有点滑稽搞笑。
“为什么要跟你打招呼?”赵满仓顿时被气笑了,问了一句,然后非常突然就打了对方一拳。
嘭!
赵满仓用了五成力气,直接将黎勇安干飞了三四米远,直到撞在办公桌,这才停了下来。
陈良生、布鲁斯查普曼、范春保等人都没有想到文质彬彬的文艺青年老板,身穿西装,明显就是一名绅士,居然力气这么大?
一拳就把人打飞三四米远,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呀。
而且这还不是黎勇安踉踉跄跄地往后倒出去这么远,是直接飞出去,绝对是因为赵满仓力道太大导致的。
其实,如果不是办公桌挡住了,黎勇安还能够飞得更远。
简直就是西装暴徒啊!
吴先文、郑大华等人都咽了咽口水,有些不敢置信,可回过神来之后,还是立马提起西瓜刀就砍向赵满仓。
他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正是热血的年纪,哪里管得了那么多?
大部分都是刚到港九没多长时间,为了混口饭吃,他们除了拼命之外,没有其他办法。
但是他们根本靠近不了赵满仓,三人被赵满仓打伤之后,其他十来人全都瞠目结舌,然后不敢再上前了。
有西瓜刀在手里,他们也害怕啊。
毕竟赵满仓的腿脚功夫太强了,比他们的死对头那个红双棍大口发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