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 章 时光匆匆(第2页)
贾府在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往日的风光。贾宝玉凭借着自身的才学,在科举中高中探花,如今任职翰林院编修,每日在翰林院与一众饱学之士切磋学问,参与编修典籍,虽然仕途之路还算顺遂,但他心中对官场的诸多繁文缛节和虚伪应酬却时常感到厌烦。贾政一如既往地忙碌于仕途,如今赴了外任,远离京城,虽不能时刻顾及家中事务,但贾府的根基尚在,一切看似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薛宝钗的归来令人意外。太上皇封朱重生为忠义亲王,而薛宝钗则摇身一变,成为了忠义亲王妃,重新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她举止端庄,仪态万方,凭借着聪慧与谋略,将亲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条,在京城的权贵圈子里逐渐站稳了脚跟。曾经在贾府的生活历练,让她积累了丰富的管家经验,如今在亲王府更是游刃有余。
后宫之中,局势也发生了变化。皇后身体不适,精力大不如前,宣帝将后宫的大部分权力交给了贤德妃贾元春。贾元春凭借着自已的聪慧和谨慎,在后宫之中小心翼翼地周旋,逐渐成为了宫中最受宠的嫔妃之一。她深知自已的地位不仅关乎着个人的荣辱,更关系到整个贾
府的兴衰,因此行事愈发小心谨慎,努力维持着自已在后宫的地位。
林如海在户部侍郎的位置上兢兢业业,政绩斐然。户部尚书年事已高,有意告老还乡,而林如海在户部多年,能力出众,人脉广泛,接任户部尚书一职的风声越来越大。他的仕途前景一片光明,这也让林家的地位在京城更加稳固。
三年的时光,让林黛玉出落得愈发亭亭玉立,宛如仙子下凡。曾经那个只知沉浸在诗书之中的柔弱女子,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有担当的女子,成为了这个时代合格的主母人选。她的眼神中多了几分坚毅和从容,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这三年里,林黛玉一直默默等待着赵轩。她与赵轩虽相隔甚远,但通过书信往来,两颗心始终紧紧相连。赵轩主动向她坦白了与秦玉之间的事情,言辞之中充满了歉意。林黛玉在看完信后,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大度和宽容,她毫不犹豫地表达了愿意接纳秦玉和她儿子的意愿。她深知在这个时代,男子三妻四妾实属常见,而她更看重的是赵轩对自已的真心。她的这份豁达让赵轩既感动又内疚,他深知林黛玉的性格在经历了这些年的历练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与他记忆中《红楼梦》里那个敏感多疑的林妹妹截然不同。赵轩没有回信明确表达自已心中只有林黛玉一人的想法,但自那以后,他便彻底放下了对秦玉做法的纠结,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南疆的治理和对未来的规划之中。
这三年间,大齐王朝在风云变幻的局势中,发生了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变动都深深影响着这个庞大帝国的走向,也牵扯着无数人的命运。
忠顺王肩负着宣帝的殷切期望,风尘仆仆地抵达南疆。他原本以为,与赵轩的会面将会是一场艰难的谈判,毕竟南疆在赵轩的治理下,已然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火绳枪与火炮这两样威力巨大的武器,更是南疆军事力量的重要依仗。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还没等他开口表明来意,赵轩便大大方方地将火绳枪与火炮的图纸递到了他的手中。赵轩神色坦然,目光坚定,仿佛这图纸的交接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深知,大齐的安危关乎每一个子民的福祉,北疆的战事吃紧,这两样神器或许能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忠顺王带着图纸,马不停蹄地赶回京城。大齐朝廷如获至宝,迅速组织工匠和能工巧匠,日夜赶工,投入到这两种新式武器的生产之中。工匠们废寝忘食,在闷热的作坊里,汗流浃背地锻造、打磨、组装,每一个零件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和期望。很快,一批批崭新的火绳枪和火炮被生产出来,并火速装备到了北疆大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