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 章 林如海说古
昏暗的屋内,林如海虚弱地靠在雕花床头上,面色透着几分憔悴,唯有那双眼睛依旧透着精明与洞察世事的锐利。他凝视着面前站着的赵轩,沉默片刻,缓缓开口,声音虽有些低沉沙哑,却条理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承载着过往的风云变幻。
“太上皇自禅位之后,便深居于那玉虚宫中。你有所不知,这玉虚宫近些年来已然成了道家昌盛之地,只因太上皇一心追寻黄老之说,为求延年益寿、修身养性之法,特地从大齐各地招揽诸多有名望的道士汇聚于此。自从住进玉虚宫,太上皇仿若彻底远离了尘世喧嚣,甚少踏出宫门一步,更是摆出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姿态,将朝中一应大小事务,全权交由当今陛下处置,从不加以干涉。”
林如海顿了顿,似是回忆起往昔峥嵘岁月,眼中划过一丝复杂之色,轻咳几声后接着说道:“然而,在太上皇禅位之前,局面却大不相同。彼时,他对开国一脉的勋贵极为倚重,军权牢牢把控在这些人手中,视作稳固朝堂根基的中流砥柱。不仅如此,从京都到各州郡县,各个关键要害部位,无不是太上皇亲信的官员在任职,可谓是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就拿老夫来说,这巡盐御史的官职,便是太上皇钦点任命。那时节,盐铁之利关乎国本,能担此重任,足见太上皇对老夫的赏识与信任,可也正因如此,老夫处在这风口浪尖,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言至此处,林如海再次闭目养神,似是陷入了长久的思索之中,屋内一时静谧无声,唯有窗外风声呼啸,似在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朝堂暗流。
“当今陛下,乃是太上皇膝下的四子。说来,在他之上,那三位皇子都已离世,而这背后,实则牵扯出一场惊心动魄的义忠老亲王谋反大案。”林如海微微抬起眼帘,再次开口,目光仿若穿透了时空,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当年那血雨腥风的一幕幕。
“义忠老亲王,身份尊贵至极,他既是太上皇的皇长子,又占着嫡长子的名分,打小便备受瞩目。及冠之后,更是毫无悬念地被立为太子,承载着整个大齐的未来期望。他着实不负众望,英明神武、文武双全,处理政务时展现出的睿智果敢远超常人,小小年纪便已初露明君风范。朝堂之上,一众官员无不对其心悦诚服,皆笃定日后他定能登上皇位,延续大齐盛世。却不料……”林如海说着,缓缓摇了摇头,眼中满是痛惜与无奈,当年那场震动朝野的变故,终究是改写了太多人的命运,也让大齐的朝堂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逆转,至今想来,仍令人唏嘘不已。
林如海轻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却不想,在他二十有五这年,风云突变。谁也未曾料到,太子竟会起兵谋反。那一日,京城上空阴云密布,似是预兆着即将到来的大乱。太子亲率麾下精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逼皇宫。其阵仗,浩浩荡荡,所过之处,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