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初谈黑恶势力(第2页)
樊琮听罢,不禁长长地叹息一声,忧心忡忡地感慨道:“是啊,每一届新上任的官员哪有不痛恨这些黑恶势力的呢?大家无一不想将其连根拔起、一网打尽。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过往的多次尝试往往都以失败告终,半途而废。倒也并非是咱们这些当官的缺乏决心与勇气,实在是因为这些黑恶势力太过顽固不化,它们相互勾结、盘根错节,犹如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一般。稍有不慎,调查行动便会迅速牵扯到一些位高权重的人物身上,到那时,即便是有心想要继续追查下去,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喽!”
刘文昌敏锐地捕捉到了樊琮脸上那深深的忧虑之色,心中不禁一动,关切地开口问道:“樊大人,看您这般愁容满面,想必也是深受这其中之苦吧?否则又怎会发出如此沉重的感慨呢?”
樊琮闻言,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容,轻轻叹息一声后说道:“前任便是因着这些个缘由而无奈离职,这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叫我如何能不忧心忡忡啊!”说完,他又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刘文昌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表示理解和认同,缓缓说道:“如此说来,此地还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啊!”
这时,樊琮突然提到:“刘大人可曾知晓秦国公吕颐浩此人?”
刘文昌毫不犹豫地点头应道:“自然是知道的。吕颐浩大人乃是一代明相,他坚决主张抗击金兵入侵,功绩赫赫,威震天下,更有着极高的声誉和名望,可以说是流芳百世。只是时光荏苒,距离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好些年,难道说如今此事竟与他有所关联不成?”
樊琮摇了摇头解释道:“吕相的贤德之名的确是举世皆知,但人无完人呐,他亦有不足之处。他极为看重自家私利以及家族利益,保护家人的意识异常强烈,且在用人方面往往只亲近自己的亲属。正因如此,他的子嗣以及众多门生得以入朝为官,其中更是不乏身居要职之人。他们整个家族大多在临海一带定居下来,经过多年发展,其势力已然极其庞大,在这地界之上,怕是再难找出能与之相较的存在了。不仅如此,就连台州所属各县各地,皆有吕家的后人散布其间,真可谓是开枝散叶,繁茂无比啊!然而,其后代子孙却是良莠不齐,当中也不乏一些刁钻蛮横的恶徒之辈。这些黑恶势力三转两转就牵扯到了吕家亲戚,所以处理起来就十分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