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桃花朵朵红山里木头人
第218章 英雄落寞(第2页)
皇帝收到这一封封如雪片般飞来的告急文书后,心情变得极其糟糕。他心里暗自思忖着,当初金兵都已经攻入光州了,却也没见到刘文昌发来任何告急的文书。而如今仅仅因为金兵在楚州边境稍微有所动作、虚张声势一下,整个楚州上下就被吓得犹如惊弓之鸟一般,实在是太过窝囊了!此时此刻,皇帝心中萌生出一个念头,他真想将刘文昌调往楚州,好让那些嚣张跋扈的金兵见识一下刘文昌的厉害,看看到时候他们是否还敢如此张狂。
然而,当皇帝提出这个想法时,朝中的大臣们纷纷出言劝阻,表示应当暂且免去刘文昌等人的职务,以此来平息金人的怒火,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面对众臣的劝谏,皇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众大臣天天在耳边鼓噪,皇帝龙颜大怒,猛地一拍桌子,怒目圆睁地瞪着那些求和的大臣们,厉声呵斥道:“你们这群酒囊饭袋!一个忠心耿耿、为国捐躯的臣子,不惜以命相搏来扞卫我大宋江山,到头来竟还要遭受惩处?如此一来,日后还有谁敢为朕赴汤蹈火,还有谁敢挺身而出守护我泱泱大国!”
面对皇帝的斥责,那些主张求和的大臣们却振振有词。他们声称这些年来由于没有战事纷扰,国家方才能够休养生息、稳步发展,国力也随之逐渐强盛起来。然而如今就因区区一个刘文昌,若贸然开启战端,必将导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生灵涂炭之景令人不忍直视,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啊!因此,他们日复一日地逼迫皇帝免去刘文昌的官职。
尽管这些大臣们苦苦相逼,但皇帝心中始终犹豫不决,难以割舍对刘文昌的信任和赏识。毕竟,刘文昌曾立下赫赫战功,于国于民皆有大功。就在皇帝左右为难之际,这群大臣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权宜之计——将刘文昌的官阶贬低数级,并调派他前往远离金国边境之地任职。如此一来,既可以顾及金人颜面,同时也能彰显出皇上的一片良苦用心。
最终,皇帝终究还是抵挡不住这些大臣们的轮番劝说与软磨硬泡,无奈之下只得颁下一道圣旨,责令刘文昌、章顾义、戚盛、徐静山、商泰、奚彪马以及任苍鹰等人速速回京述职。
然而,当皇帝提出这个想法时,朝中的大臣们纷纷出言劝阻,表示应当暂且免去刘文昌等人的职务,以此来平息金人的怒火,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面对众臣的劝谏,皇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众大臣天天在耳边鼓噪,皇帝龙颜大怒,猛地一拍桌子,怒目圆睁地瞪着那些求和的大臣们,厉声呵斥道:“你们这群酒囊饭袋!一个忠心耿耿、为国捐躯的臣子,不惜以命相搏来扞卫我大宋江山,到头来竟还要遭受惩处?如此一来,日后还有谁敢为朕赴汤蹈火,还有谁敢挺身而出守护我泱泱大国!”
面对皇帝的斥责,那些主张求和的大臣们却振振有词。他们声称这些年来由于没有战事纷扰,国家方才能够休养生息、稳步发展,国力也随之逐渐强盛起来。然而如今就因区区一个刘文昌,若贸然开启战端,必将导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生灵涂炭之景令人不忍直视,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啊!因此,他们日复一日地逼迫皇帝免去刘文昌的官职。
尽管这些大臣们苦苦相逼,但皇帝心中始终犹豫不决,难以割舍对刘文昌的信任和赏识。毕竟,刘文昌曾立下赫赫战功,于国于民皆有大功。就在皇帝左右为难之际,这群大臣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权宜之计——将刘文昌的官阶贬低数级,并调派他前往远离金国边境之地任职。如此一来,既可以顾及金人颜面,同时也能彰显出皇上的一片良苦用心。
最终,皇帝终究还是抵挡不住这些大臣们的轮番劝说与软磨硬泡,无奈之下只得颁下一道圣旨,责令刘文昌、章顾义、戚盛、徐静山、商泰、奚彪马以及任苍鹰等人速速回京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