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桃花朵朵红山里木头人

第174章 孩子王(第2页)

听到丈夫这么说,金桃不禁面露担忧之色,她不无顾虑地表示道:“我真的有些担心咱们家睿泽无法适应那样的新环境啊!而且你要知道,我们睿泽可是非常聪慧机灵的呢,他目前所学的东西比较繁杂多样,跟学馆里面那种传统刻板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要是能请来一位先生到家里面教学的话,那就可以依照睿泽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导啦,这样不是更有助于他获取知识吗?”

刘文昌听后摇了摇头,反驳道:“像那些一般性的基础知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复杂困难,根本用不着采取特殊的施教方法。相比之下,培养锻炼他的实际生活能力才显得尤为重要呐!因此依我之见,还是把睿泽送到学馆去更好一些。”眼见着文昌态度坚决、执意如此,金桃明白再多做争辩也是徒劳无益,于是便不再继续争论下去了。最终经过一番考虑之后,他们决定将睿泽送往了位于庐州城里规模最大的那家官立学馆.

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学馆——安抚使大人的公子要来此读书!这无疑成为了学馆无上的荣耀,所有的先生和教授们听闻此事后,皆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热情。

要知道,近些年来学馆的生源状况着实不佳。那些家境殷实的富贵人家纷纷选择聘请先生到家中专门教导自家孩子读书习字,而学馆内原本优秀的先生们也难以抵挡金钱的诱惑,被这些有钱人家以重金挖走。如此一来,学馆的师资力量每况愈下,逐渐变得薄弱起来。

如今踏入学馆求学的学生,大多数来自贫困的平民家庭,他们依靠着父母辛勤劳作换来的微薄收入艰难地维持学业;此外,还有一部分是终日忙碌于经商做生意的商人子弟,他们虽有些许财富,但也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更有极少数仅仅依靠那点微薄俸禄养家糊口的小官小吏。对于这些普通家庭而言,供孩子上学实在并非易事。

然而,刘睿泽这位身份显赫的贵公子的到来,犹如一阵春风吹过这片略显沉寂的学馆。他不仅为学馆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更是无形中为学馆做了一次极佳的宣传推广。实际上,即便是一般官吏的俸禄也并不丰厚,想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往往捉襟见肘。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学有所成、出人头地,这些官吏们不得不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钱财来为孩子聘请先生。当看到刘文昌做出将儿子送入学馆读书的表率之后,其属下众多官吏纷纷效仿,毅然辞退了原先的先生,转而将孩子们送进了学馆。就这样,学馆的声誉得以迅速提升,吸引了更多学子前来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