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桃花朵朵红山里木头人

第71章 商业帝国的建立(第2页)

 听了金桃这么一说,万桃红心里就更有底了,想着以后也要多学着一点,可以多为姐姐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天一大早,金桃就踏上了前往桐庐、新城、富阳和临安的旅途。一路上都非常顺利,没有遇到任何麻烦。临安府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吸引着许多达官贵人和富有的

商人前来。这里的市场需求更大,对于高品质的丝绸有着更高的要求。当金桃来到临安府时,她受到了当地一家名为“祥云绸缎庄”的掌柜的热情接待。这位掌柜对金桃带来的货物赞不绝口,表示这些丝绸质量上乘,颜色鲜艳,手感柔软,是他见过的最好的一批货。他甚至不需要金桃铺货,直接让金桃送五百匹货过来。这让金桃喜出望外,立刻答应下来。她马不停蹄地返回诸暨,亲自押送这批货物到达临安府,掌柜验收后非常满意,当场结清了货款。他还邀请金桃过半个月再来看看,如果这批丝绸销售良好,他们将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个消息让金桃兴奋不已,她深知这意味着她的生意有了稳定的销路,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从临安回来,过了半个月,金桃都去各地转了一圈,除新城、浦江销得不尽人意外,其它几个地方都补了货,诸暨、东阳、义乌、富阳都补了一百匹。临安祥云绸缎庄则一下子就要一千匹。很快存在汤守业处的货就要售罄。金桃敏锐地察觉到这种高仿品的潜在市场远远超过了正品。于是,她与汤守业商量,决定专门生产这种高仿品,并让汤守业核算成本。由于正品官锦主要面临高额的税收问题,再加上各级官员都要求回扣,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然而,如果按照民用品的低税率计算,并省去回扣环节,成本仅比民用品高出一成左右。经过一番精打细算,金桃发现仍然有巨大的盈利空间。因此,她决定让汤守业完成这批官锦的生产后,立即转产高仿品。汤守业对金桃惊人的业绩深感钦佩,欣然接受了她的建议,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方向。这样一来,金桃不仅自己赚得盆满钵满,还成功挽救了汤守业的织造坊,使其重新焕发生机。从此,金桃成为了汤守业的得力销售,双方合作共赢,共同开拓市场。

 金桃知道可以赚钱,但怎么都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得这么顺利,如今竟然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她急忙开始组织货源,但单一汤守业的作坊已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于是,金桃决定回家一趟,回到越州老家后,她劝说父亲也跟着转产,并亲自在沿途拓展市场,同时积极联系各地的作坊进行生产。就这样,他们的产品迅速占领了杭州、越州、明州、台州、婺州、睦州等多个地区,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供一条龙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桃成功地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许多人劝说金桃将产业迁移至京城杭州,尤其是临安的祥云绸缎庄掌柜,更是极力主张金桃迁往临安。此外,有人建议金桃将产业迁至苏州和秀州等丝绸织造业最为发达的地区。金桃曾亲自前往苏州和秀州进行考察,发现当地的织造坊如繁星般遍布,且技术先进、工艺精湛。然而,由于当地官坊众多,大多为定向生产,而民间作坊则多受外地客商订购,价格普遍较高,并不适合仿制品的发展需求。因此,金桃不得不放弃这些想法。她坚信自己自从购买了汤家老宅后便交上了好运,于是决定坚守这块风水宝地,并再次投入巨资对这座老宅进行改造。在保留原有精华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规模,增添更多商业元素,使其更具商业氛围。

 她在各地作坊都设置了联络点,每地销售商都可以就近联系采购。自从建立了这个系统,她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四处奔波,忙得焦头烂额了。现在,她只需要坐在家里,就能掌控一切。每月底,各地的账目都会汇总到汤家村总部,银子也会自动送到她面前。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万桃红笑得合不拢嘴,她才明白,钱还可以这样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