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西京风云(第2页)

 “卑职已飞鸽传书至海、平、黄、豊、瓮津五地的谍子询问。依以往经验推测,此刻崔忠献应该还没有动作,否则卑职应最先收到他们的传书,而非主动去询问。” 刘明自信地推测道。

 王韺点头,深吸几口气,叹道:“看来咱们是中了崔忠献的计了。他在瓮津大张旗鼓地接应大华军队,令我们误以为大华的登陆地点在此,事实上也的确让我们的谍子看到大华船只进港,可如今看来,这些皆是崔忠献故意透露给我们的信息。

 大华此次共一万人,显然这杨炯的五千人才是从别处登陆的主力部队。观其出现在谷州,又奔向西京的举动,分明是想引诱咱们调兵。一旦咱们将海、平、黄三州的兵力调走,崔忠献必定会大军压境,强攻西京。”

 “请王上示下!” 刘明眉头紧锁,恭敬询问。

 王韺凝视着沙盘,沉默良久,冷声道:“传令,黄州将军金方统率八千步兵,凭借狼山余脉的地势,在西京东南方向、面向谷州的狭窄地带构筑防线。其核心任务是严密守护西京的重要通道。

 杨炯所率的五千兵马,绝无攻打西京的可能。毕竟我军在西京周边集结了十万之众,他那区区五千人,绝不敢贸然前来送死。依我判断,他的真实意图是以攻打西京为幌子,凭借骑兵的高机动性,迫使我们打乱海、平、黄三州的军事部署,从而为崔忠献在正面战场创造有利的作战空间。因此,杨炯极有可能驱使这五千兵力在各地流窜滋扰。

 在此情形下,我军务必保持镇定,切不可自乱阵脚,应秉持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死死扼守西京的进出要道。除金方执行此次新的作战任务外,其余各部的作战计划均维持不变,按原部署驻守原地,静等崔忠献进攻。”

 “是!” 刘明大声领命,匆匆传令而去。

 宫殿重归寂静,王韺抬眸,望向宫门外那漆黑如墨的夜色,长叹一声:“女儿呀,看来爹并未猜错,杨炯这不就帮着崔忠献来谋反了嘛。”

 言罢,他不再多言,重新将目光投向沙盘,继续梳理、分析当前的局势。

 豊州城主府内,崔忠献正看着最新送来的情报,脸上笑意难掩,竟放声大笑起来。

 “相爷,究竟是何事让您如此开怀?” 一众亲信面面相觑,心中满是疑惑,终于有人忍不住开口问道。

 崔忠献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脸上的皱纹都因笑意而堆叠起来,说道:“杨炯已成功登陆!不仅火烧谷州,还将那三千南海兵尽数歼灭。此刻他正朝着西京进发,最快明日午时便能抵达。”

 众人一听,顿时喜出望外。

 回想起最初,大华左相来信,要求崔忠献筹备军队登陆的相关事宜以及后勤保障工作。得到消息后,众人便聚在一起激烈地讨论、猜测。

 当时首要的问题便是,杨炯率部在高丽登陆,目标究竟是谁?众人反复分析,得出的结论无非是高丽或者金国。

 分析认为,如果目标是金国,从表面看,大华和辽国是盟友,如今辽国在前线战事吃紧,大华出兵相助似乎说得通。但很快大家便否定了这个想法,此次大华仅派出一万兵力,就凭这一万兵去对抗金国,实在是不切实际,大华显然不会如此鲁莽。

 那么剩下的便是高丽了。

 仔细思量,高丽与大华并不接壤,一旦金国战胜辽国,高丽大概率会倒向金国一方。如此一来,今后大华无论是在陆地还是海上,都可能受到金国的侵扰。为避免这种隐患,先下手为强,帮助崔忠献彻底掌控高丽,扶持一个亲大华的政权,便成了大华的考量。

 而且当下,金辽两国激战正酣,大华刚刚经历国战,周边国家都在暗中观望。高丽作为一个规模不大不小的国家,正适合用来立威,震慑周边各国。从各方面条件来看,此时出兵高丽,确实是个不错的时机。

 崔忠献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下定决心与王韺彻底决裂,打算借助大华的力量,实现自己全面掌权的野心,将王氏皇族彻底推翻。

 不过,这一切终究只是猜测。

 毕竟杨炯和相府都未曾明确表明此次出兵的目标,所以崔忠献一直忐忑不安。如今,终于得到杨炯火烧谷州,并在城墙留书表明大华身份的消息,众人心中悬着的石头这才落了地。

 这时,一位亲信幕僚笑着说道:“相爷,当初得知杨炯遭遇海龙卷,仅有三千人在瓮津登陆的时候,可把我吓坏了,还以为这次我们要倒霉了。没想到啊!原来杨炯还有五千兵力在别处登陆,而且马上就要打进西京了,这可真是上天都在帮相爷啊!”

 一位将领也跟着附和道:“还是相爷您有远见,将那三千大华兵的行踪隐匿起来,还故意放出消息说杨炯已在瓮津登陆,这才稳住了王韺,没想到还意外地为杨炯攻打谷州创造了机会。”

 崔忠献听着两人的奉承,轻轻抚着胡须,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当初散布杨炯在翁津登陆的消息,实则有着多重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迷惑王韺,令他摸不清虚实;另一方面,也是想暗暗逼迫杨炯和相府表明态度。再者,他也想借此告知追随自己的人,自己背后有大华最有权势的人支持,跟着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崔忠献心里清楚,以杨炯的身份和地位,绝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在海龙卷中丧生。且不说相府的护卫力量有多强大,就凭杨炯镇南侯、宸公主驸马、相府唯一嫡子的身份,再加上他战功赫赫,是年轻一辈中最杰出的才俊,他身边的防护手段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案必定数不胜数。

 所以,杨炯必须在自己势力范围所在的翁津登陆,因为他的身份就代表着大华的态度,在翁津登陆便等同于表明大华支持自己。所以,即便杨炯实际上并未与那三千兵一同在翁津登陆,崔忠献也要对外宣称他在此登陆。

 之前,崔忠献一直担忧杨炯是有意不在翁津登陆。如今得知杨炯正攻打西京,他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了,这怎能不让他开心?

 “相爷,我们下一步该当如何?” 一个坐在崔忠献下手的书生沉默许久,这才开口问道。

 崔忠献见是自己帐下第一谋士询问,立刻收起笑容,郑重问道:“仲夫,可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

 安仲夫沉默了好一会儿,随后神情严肃且认真地说道:“相爷,如今既然已经明确了相府的态度,我们便不能再这般按兵不动了。应当适度营造出大军压境的态势,将黄、平、海三州王韺的军队牢牢牵制住。

 再者,那三千大华兵不是一直叫嚷着要攻打西京吗?我觉得不妨放他们出海北上,绕道宁州,从背后对西京发动攻击。而我们的首要任务,便是死死牵制住海、平、黄三州的十万大军,让杨炯去做那弑君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