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夏王(第2页)
杨炯眉头紧皱,不及多想,抬手按下机关,待门开启,身形如电窜出,而后迅速隐身在一根柱子之后,细细打量周遭情形。
这一看,心中满是疑惑。此地竟似一间酒馆,听那喊杀声,好像并未走出兴庆府。
李谅祚这是何意?此刻不是该尽快出城吗?难不成还妄图重振旗鼓,再度整军反攻?
“你便是杨炯?” 一道苍老威严之声自正堂传来。
杨炯剑眉微蹙,从柱子后走出,但见眼前之人身着华贵锦袍,面容虽有皱纹,却更添几分刚毅之色。那眉宇之间,淡定从容,威严尽显。
“你是李谅祚?”
老者轻笑一声,抬手提起一坛酒,揭开酒封,将桌上两只酒碗斟满,缓缓坐下,轻抿一口道:“尝尝,这可是上好的朴卡酒。”
杨炯目光扫过他身后的老太监与老宫娥,落座后拿起酒碗,一饮而尽,赞道:“酒液醇厚芬芳,杞香幽然沁脾,入口凛冽甘甜,经喉清爽澄澈,杯空而香韵绵延。好酒!”
“哈哈哈!好气魄!” 老者放声大笑,赞赏有加,继而又给杨炯与自己满上。
杨炯这回却未端碗,微笑道:“你才是好气魄!我大军已然攻入兴庆府,直捣皇城,你却还有闲情在此请我喝酒?莫不是不惧生死,抑或是尚有后手?”
李谅祚轻啜一口酒,望向窗外火光冲天的皇城,缓缓道:“朕为何要走?你们当真以为自己攻下了兴庆府?”
“呵!这可奇了,我委实想不通,你还有何后手能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杨炯眉头凝得更紧。
李谅祚嗤笑一声,轻轻击掌:“给你引荐个人。”
杨炯目光冷冽,看向自帷幕后现身至两人身旁之人,寒声道:“朱谦善!”
“哈哈哈!杨少卿好记性!” 来人正是曾与完颜骨碌出使大华的前梁臣子,投靠金国的二臣朱谦善。
杨炯转头望向李谅祚,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你此刻才想着投靠金国,是否为时已晚?”
“晚吗?此刻藏于贺兰山的三万金军正星夜赶来,再加上朕那两万禁卫军,这回,可是朕要攻打兴庆府了。” 李谅祚抿酒,看向杨炯,嗤笑不止。
“呵!有点意思,如此说来,你早与金国暗中勾结喽?”
“不然呢?单靠五万兵马,便能守住这叛徒丛生、乱臣遍地的兴庆府?” 李谅祚眸光森寒如刀。
杨炯沉默片刻,继而道:“你请我喝酒,怕不只是为闲谈,莫不是还想策反我?”
“有这可能吗?”
“绝无可能!” 杨炯斩钉截铁。
“那便罢了!”
“既知我不会与你谈条件,为何还在此处等我?” 杨炯满心疑惑。
李谅祚起身,踱步至窗边,淡淡道:“朕派人细细查过你,家世显赫,文武双全,历经此番国战,在大华军中威名赫赫。朕若擒住你,皇城中的大华军队定会投鼠忌器。待那时,朕振臂一呼,灵州那两万叛军在金军包夹下,还能有几分抵抗之心?”
“你这地道有两条路,你怎知我定会找到地道,又笃定我会从这条地道追出?” 杨炯将心底疑问径直道出。
“朕并不知晓这些!你找不找得到地道,于朕而言无关紧要。若找不到,说明被假死之计骗过,朕便依原计划,联合金军攻城便是;若找到了,无非两条路。走那条,出口有三百弓箭手候着;走这一条,便会撞上朕身后这两大顶尖高手。地道承重有限,一次性超三十人通过,便会坍塌,故而朕毫无担忧。” 李谅祚神色自信满满。
杨炯摇头,讥讽一笑:“若我是你,此刻定是从另一条地道出口奔逃而去,亲自接应那三万金军,而后颁布勤王诏书,号召全大夏子民奋起抵御侵略,而不是非要守着这两万禁军,冒险滞留兴庆府。”
“你小子休要挑拨离间,朕许给金国皇帝的条件,他不得不动心。” 李谅祚好笑道。
“挑拨离间?你若真这般有底气,何必死守这两万禁军与零散的城卫兵?还不是怕被金国人拿捏,沦为傀儡!” 杨炯冷笑不止。
“你果真聪慧过人!” 李谅祚由衷赞赏。
杨炯也不啰嗦,起身道:“既已答疑解惑,那你便随我回宫吧?”
“呵!狂妄!” 李谅祚退后一步,身后老太监猛然暴起,身形快如闪电,手爪如钩,直抓杨炯脖颈。
杨炯不闪不避,嘴角挂着冷笑。
就在此时,“嗖” 的一声,一道寒芒乍现,紧接着一道青白光影疾射而至,直逼老太监前胸。
老太监心头大惊,疾停身形,侧身弯腰,这才看清是一剑擦胸而过,未及反应,又是一记饱含内劲的翻天印迅猛拍向他胸口。
老太监目眦欲裂,当下决断,不退反进,拼着硬挨一掌,全身气势瞬间攀升至巅峰,迅猛探出一爪,直取来人胸口。
来人眸光冰冷,一脚蹬在老太监腰腹,空中翻身,稳稳落在杨炯身旁。
“你行不行啊?平日总吹嘘自己武功高强,怎连个老太监都对付不了?” 杨炯笑着打趣李澈。
“别闹!正经点,这二人是我下山以来遇到的最强高手,万不可掉以轻心。” 李澈跺脚嗔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