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曹军强渡辽河,辽东军退守襄平城


 深夜。

 辽河西岸,曹军大营。

 中军大帐内,曹丕坐在桌案前不断翻看典籍。

 张青则是躺在一旁的木榻上吃着水果。

 蒋干给他捶左腿,薛欢给他捶右腿。

 “三舅姥爷,您看这力道合适吗?”

 “重一点!”张青道:“你去一趟襄平城肾虚了吗?”

 “那可我用力了!”蒋干开始用力捶打张青的左腿。

 “哎!”张青笑了:“这就对了,舒服多了!”

 “啪!”曹丕将书简摔在桌案上,而后便是一声长叹:“哎!”

 “薛欢,你才多大?你也虚了?”张青道:“你也用力啊!”

 薛欢刚要开口,曹丕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后,眼神示意他离开。

 薛欢点点头,乖乖退后。

 曹丕抓着张青的右腿,开始暴力捶打。

 “哎呀,卧槽!薛欢,你特么的要造反啊!”张青缓缓扭过头,却发现给自己捶腿的人是曹丕。

 “公子,你这是拿我撒火呢?”张青摇摇头。

 曹丕没说话,转身坐到了一旁:“我翻了一夜书籍,头都快想破了,可师父一直躺在榻上潇洒,愁死我了!”

 “哈哈哈!”张青笑了:“有什么好愁的啊?”

 曹丕说道:“两军隔河对峙,我军却没有破敌良机,若久战必对我军不利,纵然得胜也会被曹植、杨修等人嘲笑!”

 “我当什么事呢!”张青摇摇头。

 “师父,此话何意啊?”曹丕扭过头望向了张青。

 张青道:“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嗯!”曹丕点头。

 张青道:“敢问公子,可曾站在公孙渊的角度考虑过问题?”

 “当然!”曹丕点头:“放弃襄平城,退守带方、乐浪、玄菟三郡之地,不断诱敌深入,此为上策!”

 “说得好!”张青点头。

 曹丕又说道:“以辽河地利之势拒守,此为中策!”

 “嗯!”张青点头。

 曹丕又说道:“率部过辽河拒敌,以少敌多,必然是下策!”

 “嗯!”张青点头:“公孙渊采用的中策!”

 “没错!”曹丕道:“我现在怕的是,我军与敌对峙数月,好不容易打到襄平城,公孙渊弃城而走,不断诱敌深入!”

 张青道:“如此一来,战线不断被拉长,我军耗时耗力,难以全功!”

 “没错!”曹丕点头:“一旦退兵,公孙渊必定卷土重来!”

 “是啊!”张青道:“所以,公子想要尽快渡河,设法围困襄平城!”

 “知我者,师父也!”曹丕拱手示意。

 曹丕领军讨伐辽东,那是从曹植手里抢到的官职。

 这一仗要是打的难堪,回到许都以后也无颜面对曹操。

 “其实倒也不难!”张青道:“公子把辽东这群人想的太过复杂了!”

 “哦?”曹丕不解:“师父何出此言啊?”

 “就四个字!”张青道:“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曹丕道:“师父的意思是,我军佯攻上游,暗渡下游过辽河!”

 “没错!”张青点头:“有三万人马渡河足够了!”

 曹丕说道:“可就算全军渡过辽河,只要辽东军坚守营寨不出,我军还是奈何不了他啊!”

 曹军渡河后,如果绕过辽河的辽东军攻取襄平城,必定会被切断后路。

 因此必须先破辽河的辽东军,而后才能围困襄平城。

 而且,杨祚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曹军十余万人马全部过河的。

 可张青却摇了摇头:“公子考虑的是如何尽快攻破辽东,而公孙渊想的是如何将这一战拖到明年!”

 “没错!”曹丕点头。

 张青笑了:“可公孙瓒的属下呢?他们会这么想吗?我军已经渡河了,他还死守营寨吗?”

 曹丕道:“师父的意思是,我军纵然有三万人马过河,敌将也会坐立不安,无法坚守营寨,

甚至主动出击?”

 “当然!”张青点头:“杨祚在辽河的意义就是阻止我军过河,三万人马已经过了河,早晚挡不住后续部队,他会选择坐视吗?为何不能主动出击,甚至偷袭?”

 “不好说!”曹丕摇头。

 “没错!”张青点头:“但如果是公子和我亲自率军渡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