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曹操班师回朝,孙十万在许都不老实


 永昌城,郡府后堂。

 诸葛亮和庞统相对而坐。

 刘备端着茶壶给二人各满了一杯茶。

 “孔明和士元何必绷着一张脸啊?”刘备道。

 诸葛亮刚要叹气,庞统便摇头:“空明兄不要叹气了!”

 “叹气而已!”刘备笑着道:“士元不可过多苛责!”

 “哎!”庞统一声长叹。

 诸葛亮闻言,无奈的摇摇头。

 刘备道:“天气逐渐回暖,想必曹军不日便来攻我永昌城了,二位军师有何对策?”

 诸葛亮望了望庞统。

 庞统也望着诸葛亮。

 两人纷纷摇头。

 时至今日,二人已经没有对策了。

 “你们不说,我来说!”刘备道:“孤城不可守,早日退往扶南王国,才是活路!”

 “主公!”诸葛亮和庞统同时开口。

 刘备拿出了张松转交给他的玉佩:“永年在告诉我,只要心里有大汉,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大汉!”

 “哎!”诸葛亮一声长叹。

 庞统道:“既然主公心意已决,剩下的事情就交由我二人吧!”

 “嗯!”刘备微微点头示意。

 建安十九年,四月初。

 刘备率军民撤出永昌城,退入扶南王国。

 三日后,永昌郡各县迅速向朝廷倒戈。

 至此,整个益州都纳入了朝廷的版图。

 曹操升任张郃为安西将军,都督益州军事。

 魏延为平西将军,领汉中太守,辅佐张郃。

 夏侯渊升任左将军,督凉州、益州军事。

 五月初,曹操率大军班师返回许都。

 天子率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相迎,邀魏公曹操同乘銮驾入许都。

 当夜,天子于皇宫内设下太平宴。

 大肆封赏有功之臣。

 曹植从假中郎将变成了中郎将。

 而张青也从丞相府军师被升为军师祭酒,封春风亭侯。

 领督军中郎将兼校事府校事尉。

 张青完成了人生小目标,封侯拜将。

 成为了丞相府第一军师,校事府第一人。

 他在曹营的地位,已经胜过当年郭嘉。

 之后的数日内,文武官员纷纷登门拜访,厚礼相赠。

 就连曹植和曹冲也派人送来了贺礼。

 而曹丕则是在府上设下家宴,邀张青共饮。

 “师父离开许都不到一年,却仿佛有三五年不曾见到师父一般啊!”曹丕摇头感慨,给张青倒上了一碗温酒。

 “这说明,公子是度日如年啊!”张青道。

 “哈哈哈!”曹丕笑了:“我有三件事要与师父商议!”

 “哦?”张青笑了:“哪三件事啊?”

 曹丕道:“一件是我父亲的事情,一件是我自己的事情,一件是师父你的事情!”

 “嗯!”张青点头:“一件一件说!”

 曹丕道:“自父亲收复汉中,踏平益州还朝后,百官皆有意请奏天子,为父亲封王,不知师父意下如何啊?”

 张青闻言,立刻摇头:“不过问,不打听,不参与!”

 曹丕摇摇头:“师父是觉得,父亲并没有封王之心?”

 “对!”张青点头:“丞相之志已非魏王了!”

 “明白了!”曹丕恍然大悟。

 整个中原,只剩下小小的江东了。

 曹操这个时候没有任何封王的必要。

 历史上,曹操之所以封王,是看到自己无力一统天下的结局。

 于是将权柄交于其子曹丕之手。

 无论曹丕当魏王还是当魏帝,那都是曹丕自己的决定。

 作为父亲,只需给他铺好路足矣!

 可现在,曹操统一天下在即,魏王与否,不重要了。

 “第二件事呢?”张青问道。

 曹丕笑了:“这第二件事,倒是不如如何开口了!”

 “哈哈哈!”张青笑

了:“公子不愿说,我来说!”

 “师父猜到了?”曹丕惊讶。

 “当然!”张青点头:“丞相西征,公子代丞相执掌朝政,大小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还平定了几次小规模叛乱,朝中百官皆有为公子请封副丞相一职的心思吧?”

 “没错!”曹丕点头。

 曹操出去打仗,把整个朝廷都交给了曹丕。

 这就是对曹丕的考验。

 而曹丕,已经通过了这次考验。

 这意味着,曹丕有资格成为世子。

 成为副丞相,就等于成为了半个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