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杨修抢功又吃瘪,老黄忠计破涪陵


 三日后,曹军对梓潼关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上一次兵临梓潼关,曹操一直没有放开了打。

 一是因为刘军士气正盛。

 二是因为强攻伤亡太大了。

 三是为了配合张青的引蛇出洞之策。

 但这一次不同了,伏击马超和张飞一战,令刘军折损了三万多近四万兵马。

 此刻梓潼关内,最多也就三万兵马而已。

 更重要的是,刘军刚刚经历一场惨败。

 马谡被斩杀,张飞和马超被连降三级。

 真正领兵守城的是兴业将军李严。

 李严是什么人?

 曹军上下,几乎都没有人听过他的名字。

 如果非要找,只能从校事府翻查资料。

 同样,此刻的曹军因伏击马超、张飞大胜,士气正盛。

 数十万人马都在抢先登之功。

 对于曹军来说,这已经不是一座城关了,而是天降的功劳。

 这几乎是一场毫无悬念的大战。

 差的只是时间。

 从曹军发起猛攻到刘军退守,不过三日半。

 当然,如果刘军死守到底,或许能撑过七日。

 但这对于刘军来说,无济于事。

 因为诸葛亮很清楚,此刻军心动摇,根本不足以坚守梓潼关。

 刘军的狼狈逃窜,使得曹军轻而易举的夺下了梓潼关。

 曹操设宴犒赏三军,三天三夜杯酒不停。

 从葭萌关入梓潼关,虽然还没有打到成都。

 但曹军每一仗都打的漂亮。

 打的刘军毫无还手之力。

 虽然没有完全胜利,但对于曹军来说,已经是胜利在望了。

 此战的功臣自然是麒麟子张青,丞相的心腹谋士。

 若此战之前,还有部分人质疑张青的谋略,此战过后再无人敢质疑。

 哪怕是一向喜欢和张青较劲儿的杨修,也无话可说。

 论才智,他不认为自己比张青弱。

 可一旦到了战场上,他的谋略却始终不如张青。

 丁廙摇摇头:“这张青也是一个鼻子一双眼,凭什么每次功劳都是他的啊?”

 “因为他有脑子啊!”杨修道。

 丁廙道:“德祖,你不也有吗?这么简单的诱敌出城之策,我都能想到,如何比不过张青?”

 杨修不悦的望着丁廙道:“你什么意思?”

 丁廙摇摇头:“丞相为何让子健随军?不就是要我们帮他立功吗?”

 “你说的对!”杨修点点头,这一点他无法否认。

 丁廙又说道:“我脑子没有你好使,你想想办法,不然他日攻破了成都,我等便是无功而返了!”

 曹植闻言,渴求目光也望向了杨修。

 自从怒闯白马门以后,曹植就觉得自己完蛋了。

 但他没想到,自己峰回路转,又当上了假中郎将。

 随军数月,寸功未立,日后定然无法服众。

 他迫切的需要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父亲知道,他没有看错自己。

 “嗯!”杨修点点头:“不瞒公子,自张青伏击张飞、马超后,我就开始思考我军下一步的策略,攻破梓潼关倒也在情理之中,关键在于此后的大战!”

 “没错!”曹植点头:“梓潼关攻破了,但刘军在前往成都的路上四处安营扎寨,我军步履维艰,应有奇谋破敌!”

 “嗯!”杨修点头,随即从衣袖中拿出了小册子交给曹植:“这是我苦思许久之策,请公子呈于丞相之手!”

 曹植闻言,赶忙接过小册子。

 杨修道:“奇谋始终不在西线,因为诸葛亮太稳了,若要破局必在东线!”

 “嗯!”曹植点头,打开小册子查看。

 杨修继续说道:“西线有庞统死守巴东,荆州军一时之间也无法进入益州腹地!”

 “是的!”曹植继续点头。

 杨修道:“但荆州还有兵马,还有上将三员!”

 “文聘,黄忠和魏延!”曹植道。

 “没错!”杨修点头:“江东归降后,此三将至少还能调动三到五万兵马,只需命这三将从荆南攻入涪陵城,而后转攻巴东,切断庞统的退路!”

 曹植道:“如此一来,我曹家两位叔父便可领数十万荆州军进入腹地!”

 “没错!”杨修点头:“如此,庞统就不得不退入东线防守,这样一来,攻取成都的进度,至少快一倍,年内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