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辣子鸡引发的乡愁(第2页)

 “尝尝正宗不,这是新来了个厨子。”

 大家一起动筷子,刘钧吃了一会儿说:“味道没得说,就是这公鸡有点老了。”

 相厂长说:“老刘,这就是你说错了,辣子鸡就是要用老鸡,越老的鸡越贵。”

 其他三个菜也是鲁南地区的做法,正宗的一塌糊涂。

 相厂长品尝了一下羊肉汤:“肉鲜的很,就是这汤不是老汤,味道差多了,现熬的。”

 “相叔真是神了,这都品尝出来,果然是厉害。”

 “等什么时候不忙了,回趟老家,看看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吃一吃家乡的美食。”

 临沂炒鸡其实和枣庄辣子鸡是有区别的,但是区别不大。刘富钢都会做,这手艺算得上不错的。

 刘钧也是感叹:“离家二十几年了,头发都半白了,没想到在这里还能吃到家乡菜。”

 一顿饭花钱不多,但是拉近了感情。

 后院,大丫、二丫每人拿着个鸡腿啃呢。

 “姐真可怜,吃鸡肉还得小块小块的,哪像咱们啊,大口吃肉,大口喝水。”

 天色黑了,相厂长稍微的有些微醺,喝了有半斤白酒算不上醉,夫人搀扶着,刘夏莲和刘钧给送到了门口,目送二人上车走了。

 刘钧说:“丫头你从哪来搞了个山东厨子啊?”

 “我堂哥啊,我打算从县城开家饭店,让堂哥当大厨。”

 刘钧有些担心:“你能真心帮你堂哥我很高兴,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切不可步子迈大了,你看看林场,几千人的大厂,资金链断了,李场长都快愁死了。”

 “是啊,李场长想到办法了没?”

 “李场长在旁边那条街上规划了一个药材市场,能入住百十户商家,天南海北的药材商人可以来这里收购长白山特色的药材。另外还想把林场发展成农场,被上面否定了,因为这里一般农田只有三万亩左右,完全不够养活数千工人的。看来只能是把林场的土地划成小片分包出去了,这样还能创造一些收入。但是种地收的税可不少,包出去也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