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解放战争背景(一)

与百姓们讨论那些浅显而又无法改变的历史不同,古代的帝王们则更多是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国与国之间的根本就是利益,平民的情感或者说民心当然重要,但有时候又确实浅薄了些,于长远无益,需要朝廷隐忍下来从利益和远谋执政。

 但像如此连血仇都不报了的事,也着实让人寒心。

 不过那是只有弱国才会忍辱负重去做的事,被天幕影响后的天下一切都将改变,受历史洗礼开启民智的汉家,受科技启迪绝不会再原地踏步的汉家,像真实历史那样的惨痛覆辙再也没有了滋生的基础。

 天幕的视角回到中国这一条主线。

 【抗日战争结束,日本投降后,中国仍然面临着国共对立,国家分裂的局面。

 此时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付出巨大牺牲才取得胜利他们,无比渴望和平与民主。

 但是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下,人民的呼声难以左右国民党欲意消灭共产党实现独裁统治全国的这一根本企图。

 当时国民党军队为了与日寇对峙,大多位于西南、西北地区,向全国战略要地的兵力运输和部署需要时间。

 于是在调集兵力筹备进攻位处北方的共产党主力的过程中,国民政府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三次假意电邀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

 从表象上看国民党似乎真的为应人民呼声寻求和平解决国共纷争,但是从未来国民党单方面撕毁和平协议,突然大举进攻共产党来看,国民党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过与共产党和平共处,两党共治国家。

 国民党假意寻求和平谈判的目的,一则迷惑共产党,为调集大军北上拖延时间。

 二是他们单方面笃定共产党不会真的应邀前来进行和平谈判,因为让共产党重要领导人没有军队保护深入敌营实在过于危险,人身自由与完全掌握在敌人的手中。

 那么在国民党如此判断的前提下,共产党不敢应邀前来与会磋商和平谈判,无疑就会让人民觉得共产党置人民和平呼声于不顾,更可以将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所以在国民党看来,主动推动和平谈判就是一招无解的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