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第二艺术
第278章 艰难抗战(第2页)
国民政府在改编了红军后,又于1937年10月12日,将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国民政府试图通过改编来分化削弱红军,并取得对红军的指挥控制权。
在谈判中也曾提出了诸多苛刻条件。
如限制红军人数、要求师以上将领解职出洋、派国民党人员担任要职等,但中共据理力争,最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军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红军接受改编后,八路军主要奔赴华北战场,抵抗日军继续向华北地区侵占包括北京和天津等国土。
新四军则开赴华中战场,活动于长江南北两岸,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河南等区域,在日伪与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开辟出众多抗日根据地,为抗击日寇、牵制日伪军在华中的扩张立下赫赫战功。
在华东地区淞沪会战进行的同时,欲意速亡中国的日本进行两线作战,深入华北腹地山西,旨在实现对华北的全面控制,并配合其全面侵华的战略部署。
太原会战就此爆发。此战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为六个集团军约二十八万人。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四个半师团共十四万人。
尽管会战中,在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国民革命军全力防守,双方激烈争夺阵地,给日军造成了沉重打击。
可是武器装备悬殊下,会战依然以中国军队失败告终。
占据地利和优势兵力的中方伤亡十万人以上,日方仅伤亡两万余人,太原、石家庄等重镇沦陷。
可反倒是作为辅助力量的八路军,在此战中积极配合友军,开展游击战、破袭战,并创造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1937年9月24日晚,判断出日军行动目标的八路军,派出第115师主力部队从上寨、下关冒雨急行至离平型关三十余里的冉庄一带,隐蔽集结。
9月25日拂晓,除被山洪所阻未能到达预设阵地外的部队,115师及其其他参战部队皆隐蔽地进入设伏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