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革命新阶段,西安事变(第2页)
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同中央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及将台堡地区会师。
后续又于11月20至24日,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国民党军急调兵力进攻,红军诱敌深入,把东北军109师引入预设战场,经激战,一举歼敌,巩固了新开辟的陕甘根据地,为革命大本营扎根西北奠定基础。
不过东北军对红军的围剿失败,也与东北军没有尽全力围剿,心心念念想要抗日有关。
至此,历时两年,途经十四个省份,历经大小战斗六百余次,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 ,毙伤俘敌约7.6万余人,总行程达两万五千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部结束。
长征结束时,已经担任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为长征的最终胜利写下了着名诗词,《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不过长征的结束,只是中国革命的一次阶段性胜利,距离取得全国胜利还非常遥远,形势也并不乐观。
新的陕甘苏区地处西北,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人口也较为稀少。
战士们衣衫褴褛、缺衣少食,粮食储备近乎为零,武器弹药也损耗严重,急需补充。
就连满足基本的吃饱穿暖和作战需求都是棘手难题。
并且国民党军仍未放弃“围剿”,依旧在周边陈兵,虎视眈眈。
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也比长征时期要好得多的多。
红军们白手起家,积极组织群众、开垦荒地、发展生产,构建防御工事,一步步夯实根据地,让这片贫瘠的土地得以承载革命力量的存续与壮大。
与此同时,两广地区的新桂系军阀和粤系军阀,出于抗日诉求和自身利益考量,决定举起抗日旗帜,反对蒋的独裁和内战行径。
于1936年6月1日,爆发两广事变。
两广军队一路向北进发,国民党则调
集中央军,在湖南衡阳一带重兵设防,双方剑拔弩张,更加复杂的内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