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万里长征(第2页)

 此时的国民党却也判断出了红军合兵的意图。

 于是派遣中央军、湘系、粤系、桂系的二十五个师三十余万重兵,赶往湘江两岸紧急构筑第四道封锁线。

 此次战役胜负的关键,便在于双方的行军速度。

 如果国民党重兵先一步占领湘江两岸构筑封锁线,那么红军就只能被迫更换行军路线放弃与红二和红六军团汇合。

 而如果红军能够先一步抵达湘江上游,并组织防御迟滞敌人进攻,给后续大部队打开北上出口,那么以较小代价实现会合的目的就能达成。

 在这样的背景下,惨烈的湘江战役拉开序幕。

 战役爆发前,红军从永明派出小股部队攻打灌阳以南的龙虎关,不想与红军交战的桂军主力借机南撤,全州至兴安六十多公里的湘江沿岸防守空虚,红军本可趁机快速渡江,但由于中央红军行军速度缓慢,贻误了此次用高明战术和敌人内部矛盾创造的重要战机。

 11月27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以强行军先敌一步分别控制湘江两岸长达三十公里的区域,红五军团则为后卫掩护。

 此时国民党的重兵也已陆续赶到。

 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顽强阻击敌军,用以秒计的牺牲,为后续部队渡江创造条件,拖延时间。

 可由于中央红军错误地采取“搬家式”的转移,舍不得丢弃瑞金的资产设备,导致红军携带大量辎重行军,严重迟滞了速度,行进缓慢。

 这让前线以巨大兵力和武器差距的阻击部队,遭受了巨大牺牲。

 直至三天后,红军大部队才得以缓慢渡江。

 此战红军虽然突破了湘江封锁线,但付出的却是前所未有的巨大牺牲。

 如负责后卫掩护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几千红军被敌人截在了东岸,没有退路的他们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还有红八军团由出发时的一万余人,战后减员至一千多人,战损达到九成,连建制都被撤销。

 此次战役,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余人,渡江后仅剩三万余人,短短时间里就锐减高达五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