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戊戌变法(第2页)

 鉴于列强侵略的惨痛教训,提出要用西式方法训练新式陆军,更新武器装备,提升军队战斗力,构建能抵御外侮的国防力量。

 并把教育改革当作关键突破口,创办新式学堂,传授科学知识与西方思想。

 废除八股取士,斩断知识分子对僵化旧学的依附,培育新式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引入进步思潮。

 变法的核心诉求总结一句话就是,借全方位变革让国家摆脱内忧外患困境,迈向近代化。

 可是变法的主张动摇了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利益,尤其是担心光绪借此扶持维新派力量后会动摇慈禧的统治。

 因而迅速遭到了慈禧的坚决阻挠与反对。

 最终慈禧于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党人。

 康有为、梁启超被迫流亡国外,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等戊戌六君子被杀。

 变法仅持续了103天便宣告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其中谭嗣同的家世非常显赫,其父亲曾担任户部郎中、甘肃道台、湖北巡抚等职,官至光禄大夫、湖广总督,是清朝的封疆大吏。

 谭氏家族更是湖南浏阳的大族,自明代以来就以耕读传家,到谭继洵这一代,家族声望达到顶峰。

 原本谭嗣同是有机会像康有为和梁启超一样出逃海外的,但他拒绝出逃。

 变法失败,便是他此生理想的破灭,若逃生,便是半途而废,所以宁可赴死,用鲜血去唤醒世人明白此时已是挽救国家危亡的最后机会,变法图强已经紧迫到不得不为的地步。

 谭嗣同还在死前写下了《狱中题壁》,全诗为: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最终谭嗣同被慈禧下令,特意命刽子手用钝刀砍了谭嗣同三十多刀,才在极致的悲惨和痛苦中死去。

 谭嗣同作为儒家传统中的士人身份,以杀身成仁践行了自己最后的努力。

 但是谭嗣同的死并未即刻激起民众广泛的觉醒浪潮。

 甚至有缺乏独立思考与判断是非能力的无知百姓,在被顽固派朝廷的洗脑和欺骗下,为所谓“叛国逆贼”的死而欢呼,乃至于用馒头蘸他的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