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东西方文明命运转折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背景(第2页)
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面积定律):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相等的面积。由此定律可推知,行星离太阳较近时,运行速度较大,离太阳较远时,运行速度较小。
第三(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的平方正比于它们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
三大定律为天文学家们提供了计算行星位置、速度、周期等参数的数学工具。
也证明了宇宙是有规律可循的,进一步推动科学家们为寻求世界的真相继续深耕科学。
意大利人伽利略,于1609年,伽利略改进了望远镜,并用于天文观测。
1610年,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最大卫星,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在物理学方面,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观点,得出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且下落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的结论,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还发明了初期温度计和各种军用指南针等,推动了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结合天文学与指南针,大航海时代进一步蓬勃发展。
英国人牛顿,在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这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石。
他指出,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其大小与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正因为如此,所以即便地球是球形,人们也依然会被地球因庞大质量带来的引力吸附住,而不会漂浮起来,也就是所谓的在地球下半端生活的人们会掉下去。
也所以会有质量较小的地球绕质量更大的太阳运行,质量更小、一些距离更近一些的月球,会绕地球运行。
万有引力学说的出现,在宏观层面为世界运行规律带来了全新的解释,也进一步推动了物理学和天文学的高速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