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道君皇帝登场(第3页)

 因为朱厚照没有子嗣,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选范围较大。

 从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的视角来看,他们自然是希望新皇帝更容易控制,能听从大臣们的建议,不至于向朱厚照一样肆意妄为,害了大明朝。

 当时年仅十四岁的朱厚熜,在他们看来年纪较轻,易于引导,尤其在血缘上也更接近“兄终弟及”的祖制。

 有望能在他们的辅佐下顺利治理国家,继续推行他们所期望的政策,并且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确保他们在朝政上的话语权。

 于是朱厚熜便被扶持登上了皇位。

 但是这个新任的皇帝远没有他们想得那么简单,政治手段绝不输于执政多年的成熟皇帝。

 嘉靖登基没多久,就以生父和生母的封号问题,与杨廷和为首的先皇旧臣展开了一场名为“大礼仪”的政治斗争。

 嘉靖要求追尊其生父朱佑杬为“兴献皇帝”,其生母为“兴国太后”。

 但是大臣们则主张嘉靖要成为正统,就得认朱厚照的父亲为父,自己的生父则为皇叔。

 意思就是要让嘉靖做明孝宗朱佑樘的过继之子。

 双方由此展开了争执。

 嘉靖借此分辨了那些臣子站队自己,那些臣子站队杨廷和。

 靠着循序渐进的争辩,为自己逐渐确定了谁能作为自己执政的辅臣,谁将来会是自己行使皇权的阻碍。

 最终杨廷和辞官,杨廷和的长子杨慎等三十六名官员集体辞职抗议,以此威胁嘉靖。

 嘉靖顺势将带头的八人下诏狱,又逮捕五品以下官员如杨慎等134人并廷杖,多人被杖伤毙命。

 最终获得了大礼仪之争的胜利。

 同时嘉靖也彻底掌控了朝堂的话语权,由此开启了嘉靖中兴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