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永乐盛世(第2页)

 司礼监无权干涉内阁上呈的票拟,内阁也无法左右司礼监的批红决定。

 双方之间互相制衡,互相监督,极大分担了皇帝的执政压力。

 同时明朝还设立了都察院和锦衣卫。

 都察院可以纠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明面上的耳目风纪之司,拥有广泛的监察权,内阁官员自然也在其监察范围之中。

 锦衣卫则是天子暗中的耳目。

 同样有监视官员的权力,他们可以暗中调查官员是否有结党营私、贪污腐败等不法行为。

 并通过安插密探或线人等方式,收集朝廷上下、京城内外的各种情报。

 锦衣卫还有自己的镇抚司,可以跳过正常司法程序审讯嫌疑人,有独立的监狱。

 执法效率很高,但权力较容易被滥用,以严刑逼供来获取口供是较为常见的情况。

 对于封疆地方的官员还根据三大职权划分为了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掌管地方上的户籍管理、人口统计、基层组织建设、财政收支、官员考核任免建议。

 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审判、监察官员和司法管理。

 都指挥使司作为地方军事总机构,负责指挥和管理本省的卫所军队,包括军事训练、军资调配、军事建设、军事行动等职权。

 (司礼监、都察院、锦衣卫、三司都是朱元璋时期就设立了的,其中司礼监权力当时还没有那么大,朱棣在朱元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了这些行政机构。)

 明朝的这一套从朝堂到地方,从明处到暗处的完善政治体制,让明朝的皇帝高度集权,执政效率还算不错。

 地方官员想要造反非常困难。

 不过也因为职权划分过细,也让曾经可以一肩挑的官职被划分成了好几个不同官职,官员数量增加,行政成本就不可避免地上去了。

 行政支出高了,朝廷没法给官员们较高的薪水进行高薪养廉。

 所以明朝相较历朝历代,官员的俸禄水平都是比较低的,就连职位不低的高官都生活拮据,甚至出现无法满足正常生活开支的情况。

 这就促使了官员在如此严格的互相监督体制下,仍然不惜冒着巨大风险结党营私,靠贪污来实现自己的财富追求。

 当然官员薪水低下,也与宗室每年都会分走庞大财政收入有关。

 哪怕能将这笔巨大支出转移部分到官员俸禄上,这套行政体制其实都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