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洪武大帝朱元璋(第2页)

 次年朱元璋顺利打下南京,并将南京改名为应天府。

 从此朱元璋拥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本。

 不过此时的朱元璋手中仍然只有南京及周边领地,面临的局势依然复杂。

 北方有元朝大军,长江上游有占据荆襄的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占据苏南地区的张士诚。

 朱元璋夹在这三方势力中间,实力相较他们是最弱的。

 朱元璋借助南京的钱粮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此前军队存在强抢钱粮、女人的恶劣行为也被朱元璋整顿。

 不过此时的整顿还算严厉,只是下令约束部队,不得违反军纪。

 要等到公元1362年,朱元璋设大都督府,确立军规二十二条,并在南京公斩二十二名犯事军官后,才真正震慑了全军。

 使得军队开始有了完备的军事制度和森严的军规,军纪状况得到根本性转变。

 此时朱元璋面临的最大对手无疑是自立为大汉皇帝的陈友谅。

 陈友谅原本是天完政权的将领,天完政权由徐寿辉建立,政权成立于龙凤政权之前。

 但是公元1360年时,陈友谅杀了徐寿辉自立为帝。

 不过陈友谅的行为也导致天完政权四分五裂,许多将领纷纷背离。

 陈友谅既已称帝,自然也有野心不断扩张以图谋全国,占领富饶南京又实力不算强的朱元璋也就成为了他的进攻目标。

 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大军进攻朱元璋所占据的应天府。

 但是在龙湾被朱元璋预设的伏兵和诈降引诱至包围圈,陈友谅主力大败,陈友谅本人也被迫乘小舟逃跑了。

 此战陈友谅部众被杀和溺死无数,两万余人被俘,还损失了一百余艘大型战舰和战船数百艘。

 而且将士离心下,陈友谅驻守江西龙兴的部将胡廷瑞,也献出江西大片领地投靠了朱元璋。

 三年后,不甘心的陈友谅重整大军意图收复失地。

 1363年,陈友谅趁朱元璋救援安丰时,率六十万大军围攻洪都(今江西南昌),但是遭到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坚决阻挡。

 (历史上朱元璋守住洪都靠的是他的侄子朱文正,而非蓝玉。)

 三个月后,经过充足准备朱元璋亲率二十万水军解救洪都,陈友谅撤围至鄱阳湖

 双方最终于鄱阳湖展开决战。

 朱元璋一方有兵力二十万,且有洪都作为倚仗。

 陈友谅一方虽然不知道围攻洪都三个月损失了多少人,但剩余的军队依然多于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