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语文背诵天团(第2页)

 近在咫尺的藩属国叛出自立,这当然不能忍。

 于是双方爆发了持续三年的宋夏战争,可结果却是宋朝打不过辽国,连西夏一个自立的藩属国也打不过,战争宣告失败。

 这场战争,宋朝方面以韩琦为代表的进攻派,与以范仲淹为代表的防守派各执一词。

 韩琦认为应该集中兵力,寻找西夏主力予以歼灭,速战速决减少战争开支,一劳永逸。

 范仲淹则认为,西夏地形复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宋军又缺少骑兵机动能力差。

 贸然进攻极易被伏击造成严重损失,应当沿途修建城寨步步为营,并在此过程中改革军政强化军队,一点点蚕食西夏才是稳健之策。

 但是在反复争执拉扯中,宋仁宗还是选择了韩琦开支较少的打法。

 结果三次大规模进攻,三次都遭受严重战损。

 最终以宋朝每年向西夏赐予钱财,李元昊则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朝称臣为结果。

 这便是庆历议和。

 与澶渊之盟别无二致。

 这场战败固然有战略失误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彻底暴露了宋朝军事积弊已久,战斗力严重不足,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了。

 范仲淹也正是这场战争之后痛定思痛,回京坚决推行改革。

 上奏《答手诏条陈十事》,欲更天下弊事,这便是庆历新政。

 旨在整顿吏治,以解决三冗弊病为中心,汰除尸位素餐的冗官。

 制定科举新法,设立磨勘院,将学习执政的学院与科举结合起来,增加恩荫制度的限制,避免勋贵子弟不经学习和考核便可为官。

 同时发展经济,减轻困苦地区赋税徭役,强化军事。

 但是一项延续已久,已经滋生出庞大利益群体的政策,又岂是轻易能够彻底改革的。

 新政触犯了大批旧制下的既得利益者。

 只推行了一年多,新政便宣告失败。

 科举新法、磨勘新法、任子新法都被废除,恢复旧制。

 韩琦、富弼、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相继被贬地方,排斥出朝廷执政中心。

 未被西夏打垮的范仲淹,却被大宋内部的腐败击垮,此生再未能回到汴京执政。

 回望范仲淹的一生。

 余幼时丧父,母亲因困顿无依只得改嫁淄州朱家,范仲淹也改从朱姓,取名朱说。

 寄人篱下的身世,也磨练出了他一颗坚韧的心。

 求学时,朱家已经落魄,家境贫寒未能断了他的求学之心。

 为节约食粮,每天煮粥冻成块,再去山中采来野韭野葱,揪碎成段,加盐后佐粥而食,划上两刀分作四块,早晚各吃两块。

 因此留下划粥断齑的典故,进入后世课文。

 后不枉苦心,通过科举考中进士及第,终得功名进入仕途。

 从小小的典狱吏做起,因治狱廉平,刚正不阿,拒绝贿赂,不与贪污糜坏公器之流同污,得以步步升任,也终于改回了范姓,字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