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泰山帝”赵恒

【公元997年,赵光义病逝,享年五十九岁。

 因赵光义生前为确保皇位能在自己一脉相传,迫害了自己弟弟赵廷美。

 太子赵元佐天性善良,为此奔走想要救叔叔,顶撞了赵光义。

 后来赵元佐受冷落,精神疑似出现问题,不仅刺伤随从,还纵火焚烧宫殿,最终被赵光义贬为庶人。

 皇位由赵光义的第三个儿子赵恒继承,他便是宋真宗。

 赵恒继位后勤勉政事,任用贤明,减免百姓赋税,休养生息。

 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铁器冶炼技术进步,耕地面积大幅增加至5.2亿亩,是唐朝的6倍有余。

 又从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别在长江、淮河以及两浙地区推广。

 (占城稻原产安南,今越南。)

 耐旱的良种水稻降低了因干旱导致的减产,提高了粮食产量,北宋的经济和工商业迎来繁荣。

 由此开创了咸平之治。

 然而北方的辽国又南下来劫掠了。

 公元1004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和其母亲萧太后率领二十万大军入侵宋朝,深入境内。

 辽军绕过宋军坚守的许多城池,直逼澶州,距离东京汴梁城仅有一百五十公里,朝野震动。

 情况危急到居然有大臣主张迁都。

 但在宰相寇准的力排众议下,宋真宗赵恒被说动,决定御驾亲征,亲赴澶州前线。

 宋军在皇帝亲征的鼓舞下,士气大振,在澶州城墙上用八牛弩(即三弓床弩)一箭射杀了辽军大将萧挞凛。

 主将阵亡让辽军士气大衰,也担心战线过长,后方又有宋朝的军事重镇没有拔除,极有可能面临两面夹击的危险。

 于是辽国首先提出了议和,宋朝也有意避免战争,为国内创造高速发展增强兵力后再图谋北伐的机会。

 可是辽国提出的议和条件颇为过分。

 要求以白沟河为界,双方不得在边境地区修建城池堡垒,以减少军事冲突。

 宋朝要每年向辽国输送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

 双方要在边境地区开设榷场,进行贸易互市,促进两国之间的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