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海洋农业(第2页)

 所以沿海地区的百姓即使拥有大量的海洋资源,也依然要靠耕种维生。

 或者承担高昂的运输成本售卖海货后再购买粮食。

 但是古代百姓很大程度上都是以自给自足为主,能够自己解决生活必需品,就不会花钱购买。

 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市场上海鲜的需求量自然不够维持海洋农业发展。

 同时海鲜也不易保存,因为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大,放上一两天就变质发臭了。

 只能去除内脏后晒成干货,再用盐腌制保存。

 干货价值远不如新鲜海货,更难卖上价钱。

 所以海洋经济的辐射范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限于沿海和距离较近的周边地区。

 内地的百姓们虽然说是能够自给自足,但他们其实并非真的不需要来自海洋的物产。

 古代的农民们长期只能以粗茶淡饭过日子,肉类获取代价太大,非常缺乏蛋白质。

 内陆缺少盐矿,或者盐矿开采难度大,内陆百姓们摄入的盐量也严重不足。

 同时像碘、锌、硒等需要食用肉蛋奶来补充的微量元素,内陆百姓也明显缺乏。

 尤其因为缺碘,古代百姓们的甲状腺肿大患病率很高,俗称大脖子病。

 哪怕到了近现代,后世中国的内地百姓也有不少患此病的。

 要解决沿海缺粮、内陆缺肉的情况,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加大交通运输建设与发展贸易。

 海洋和内陆本就是互补的,补上了,那就是盘活了全国。

 不做出改变,那两者即便坐拥各自庞大的资源,也只能一直相对孤立地缓慢发展下去,整体物质水平也将继续匮乏下去。】

 天幕开始播放一些后世海产养殖和现代化捕捞视频。

 有利用滩涂养殖贝类的,将贝类苗种直接播撒在滩涂上,如蛤蜊、泥蚶等。

 不过现代化海产品极为丰富,竞争激烈。

 有些海农另辟蹊径,将自己承包的滩涂围起来卖票,让没见过世面的内地游客们拿着海农卖给他们的小铲子小水桶,在滩涂上可劲撒欢,体验赶海收获的滋味。

 这可比费劲巴拉收集海产再挤破头卖货赚的要多得多。

 省事之余,看着那些游客捡了海货像孩子一样兴奋大叫也是一件乐事。

 有的视频是在浅海区域搭建筏架,将贝类苗种附着在绳索或网笼等养殖容器上,悬挂在浅海筏架下进行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