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量变带来质变

(原则上大炮炮管不适合浇铸成形,钢铁内部晶体粗大结构强度有缺陷,需要进行反复锻造使晶体细化且分布均匀。

 现代炮管制造,是用实心钢胚进行液压锻造后再钻孔形成炮膛。

 但这样的大型工业能力古代确难实现,就当古人铸造的大炮射程只有几公里,不敢增加发射药量吧。)

 待炮管初步冷却成形,但没有完全冷却前,工匠们快速将炮管从沙模中挖出来。

 再用一个连接滑轮和锁链的大铁夹子夹住炮管,将之吊入淬火池中进行油淬。

 因为工匠们没有办法提高淬火油的燃点,所以淬火时不可避免地会燃起火来。

 不过等冷却后就好了。

 不止是炮管的浇铸,还有炮闩零件、大炮制退的两个制退脚、齿轮、钢刀、马蹄铁、农具、铁珠子等等物件,这座钢铁厂都能有能力高效制造出来。

 就连铁皮也可以用较软的熟铁,通过简单的齿轮和滚压机械制造出来。

 类似让黄金通过由大到小不同孔径的孔一样,逐渐将黄金拉成丝。

 工匠们也可以利用熟铁的延展性,由大到小用不同规格的滚压装置,将通红的铁片一点一点压薄成可以裁剪的铁皮。

 炼制完这一炉钢的工匠们,顶着一身大汗疲累地走出灼人的钢铁厂。

 另一批工匠也无缝衔接上他们的工作。

 朝接班的来人问了句:“今天吃的什么?”

 “有鱼,有豆腐,有豆浆,管够,还能带些回家给婆娘孩子。”

 工匠们满意地朝食堂走去。

 高炉炼铁只要开炉了轻易就不能停下。

 如果突然停止,炉内温度急剧下降,耐火的炉衬可能就出现裂缝。

 重新升温还得消耗大量材料。

 颅内凝固的铁水铁渣也很难清理出来。

 干这活不仅要长时间承受高温,没有现代化机械设施又极其耗费劳力。

 所以钢铁厂都是三班倒甚至四班倒,日夜不能停火。

 但换回来的价值也是极其巨大的。

 大汉以后有源源不断的钢了。

 对于从事这份劳累伤身的工作,甚至以后因为出汗过多导致缺钾再不能从事重体力的工人们,用好待遇保证他们后顾无忧是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