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命运多舛的东晋(第2页)

 或许是两边押注,又或者有更复杂的原因,同为王氏代表人物的王导,也在平叛王敦之列。 

 但是这些参与平叛的大臣和将领都被王敦打败。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王敦兵临京师建康城下。 

 而此时的南方士族的态度却是中立,作壁上观。 

 既不明显支持王敦,也不积极帮助朝廷对抗王敦。 

 因为司马睿也同样是个不甘认命被世家架空的皇帝,登基后第一步就是扶持自己的势力打压南方世家。 

 押上身家性命帮助这样一位皇帝,明显不符合南方士族的利益。 

 而司马睿自身的兵力也根本对抗不了王敦。 

 无奈之下,司马睿只好向王敦妥协,甚至可以称得上投降。 

 主动派遣百官面见王敦,并任命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等职,王敦得以掌控朝政,遥控朝廷。 

 并且王敦进入建康后大开杀戒,杀害了周顗、戴渊等有名望且忠于晋室的人。 

 司马睿最终忧愤成疾,数月后病逝,时年公元323年一月,终年47岁,在位仅6年,谥号元帝。 

 随后太子司马绍继位,即晋明帝。 

 而北方的祖约也大败后退,洛阳周边收复的领土被后赵占领,祖约退守寿春。 

 之后后赵又攻取陈留。 

 梁州、郑州等地区也危在旦夕。 

 因为这场严重的内斗,东晋的命运走向了迷茫,北伐的大业更是变得遥不可及。 

 但是出乎王敦预料的是。 

 司马绍继位后同样不肯大权旁落王氏。 

 于是经过积极筹备后,司马绍代表皇庭与王敦于公元324年再次开战。 

 因此之前王敦在建康的大开杀戒,杀害了很多忠于晋朝的大臣,引起了世家们的不满。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南方世家终于愿意支持朝廷了。 

 王敦经过第一次叛乱已经掌控的朝政,这一次又叛乱明显是为了篡位。 

 王氏过于强势,如果造反上位,国家动荡不说,他们这些世家必定会在之后遭到陆续打压。 

 这样的结果,远不如实力较弱,需要依赖世家力量的司马家,这更符合世家们的利益。 

 尤其这次司马绍争取到了流民帅苏峻,还有祖约的帮助。 

 乞活军是留在北方反抗胡人的武装,流民军则是南下的流民整合起来的武装。 

 两者相同的点就是都经历过残酷的厮杀,战斗力不凡。 

 原本东晋是坚决不许流民军和乞活军南下的,只许他们留在北方抗击胡人。 

 但此时情况紧急,于是苏峻被允许从江北南下,参与了平叛王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