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现代化农业(第3页)

 每一只鸡单独一个鸡舍,工厂里定时定量的饲料喂食机、恒温空调、鸡粪传送带等一系列自动化设备齐全。 

 产下的鸡蛋落入传送链集中送往鸡蛋分拣中心,经过消毒、筛选、分箱包装后,直接可出货送入市场。 

 肉鸡养殖也是如此。 

 从孵化到长成出栏,全程只需要六十天。 

 产肉效率极高。 

 鸭子、肉猪、肉牛、奶牛也都是类似规模化在室内养殖。 

 明朝朱元璋: 

 “难怪后世吃肉如此丰富,平民日常也都可轻易吃得起。 

 后世人个个看着壮实白嫩,还是吃得好生活得好的原因。 

 可真是羡煞了咱大明的百姓啊。” 

 马皇后和朱元璋身边的朱标也说道: 

 “父皇,要想如此大规模地养殖牲畜,肯定还是基于后世粮食产量跟得上才行,如何提高咱大明的粮食产量才是根本。” 

 随后天幕转到后世的海洋渔业。 

 庞大的捕捞船拖曳着比自身还要大的拖网,通过声呐寻找鱼群,一次成功的捕捞动辄就是几十吨的大量鱼获。 

 尤其是捕捞磷虾,巨型远洋捕捞船甚至可以达到恐怖的十万吨排水量。 

 一次捕捞就是数百吨,堪称海上移动粮仓。 

 永乐大帝,朱棣捋着胡子思索道: 

 “老爷子颁布的禁海令已经实施几十年了。 

 早期禁海是为了防范逃亡海上的方国珍、张士诚余部潜入大明侵扰。 

 后来是为了掌控海洋贸易只为国所控,以朝贡方式与诸国贸易,减少地方大族和世家借助海上贸易发展自身力量。 

 再有,我大明物产丰富,丝绸、茶叶、瓷器、粮食、铁器等等实际物产流出去,往往只能换来他国的白银和珠宝,银子多了花不出去那就是虚的,还会抬高我大明的物价。 

 诸上原因才不得不禁海。 

 可是海上的鱼获、香料物产又确实丰富,太祖的‘片板不得下海’也多少有些严苛过头了。 

 为了确保禁海效果,防止沿海渔民借着捕鱼为由私自流出大明的实物,不得已将渔民赖以为生的出海捕鱼都给禁了。 

 但这也是国策,轻易改不得,只好委屈沿海百姓只能去种地了。 

 国家有国家的难处,难以两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