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于天六千里

第145章 郡县制?嬴政的震惊,祖龙迫不及待要传位了?!(第2页)

 “异……异姓王?”

 “陛下竟然有封王的打算?”

 秦国扫六合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直接废除了周的分封制度。

 哪里存在什么异姓王。

 旁人不知道,这一点。

 夏玄作为穿越者自然门清。

 正因为如此。

 今次听到顿弱如此说后,并没有过分激动。

 今次抬头,眼神之中更多的还是疑惑和茫然。

 而看他这茫然模样。

 嬴政心中则更觉好笑起来。

 故意站起身,指了指自己身后的座位道。

 “怎么,封王,你还看不上了么。”

 “你小子想要什么?”

 “要不,朕座下的这把椅子,也让你坐坐?”

 嬴政此刻举止轻松。

 看得出,是真没有把夏玄给当成外人。

 而他这边是轻松了。

 看他这做派,夏玄这是被结结实实又吓了一跳。

 再开口,只能是费尽脑汁,为自己刚刚的失神找补起来。

 “陛下恕罪,微臣不是这个意思。微臣只是觉得,有朝一日,大秦若是真的统一了天下,不该再沿用周朝的分封制度才对。”

 嬴政问,“怎么,你觉得分封不好?”

 本来也没太当回事。

 夏玄却是正色,立马开始侃侃而谈起来。

 “有利有弊吧,短时间内,分封确实能循序稳定住朝局人心,是治理成本最小的方法,但是治理成本最小,却不意味着,就是最好的办法,意味着长治久安。

 别的不说,周朝不就是摆在眼下最好的例子吗。

 自从周天子分封诸侯至今才过去多久时间。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后续随着血缘的疏远,互相离心离的攻伐,兼并,是常有的事情。

 眼下之所以有七国混战,便就是这分封制的弊端。

 微臣并非是看不上异姓王的位置,而是觉得若是真为了大秦从长远角度考虑恰恰不能行者分封之事才对。

 不然那不就等于是开历史的倒车,让周王朝发生的事在世上再一次上演吗。”

 看他如此,嬴政眼底神光也是一阵明灭,跟着开口。竟是故意和夏玄这边唱起了反调,在那询问起来。

 “那是因为分封出去的诸王都不是姬姓,若只是同姓为王,应该不至于如此吧?”

 夏玄也吃不准嬴政此刻问话究竟是故意考校,还是真的还没有彻底拿定主意。

 反正从他内心而言,一直是支持郡县大过分封的。

 这一点直接看后续的历史进程就知道了

 就算分封的是同姓的亲兄弟也是一样。

 因为人的天性是不会变的。

 只要几代人的发展,很快他们便就会离心离德,各自为政。

 若非如此的话,汉朝也不会有八王之乱,后续也不会颁布出所谓史上第一阳谋的推恩令了。

 只是这些话他也没有办法朝着嬴政这边明说。

 相想了想后只能开口是用一种委婉方式,提醒道。

 “周天子当初分封诸王之时,诸王之间也互有血脉联姻,最后结果不也是一样?

 而且分封诸王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各个王国,各自为政,他们各自手下的谋臣所效力的是他们自己的大王,而并不是天子,

 时间一长,连百姓也只会认他们封地的君主,而并非天子。

 如此长久以往下去,怎么可能有利于秦国统治千秋万代?

 再说了,若是秦真的能够扫平六国,一统天下,届时分封诸王就算派有大军过去驻扎所启用的文臣不大多还是本地的谋士么。


 到了那时要不了,除了换了个君王之外,韩国的宗室还是宗室,这国家和没有灭掉又有什么区别。

 那我军多年驰骋,又有什么意义?不等于平白浪费时间吗?总不能让我老秦人的鲜血白流了吧?”

 嬴政自然知道他所说是真。所以听完之后陷入沉默没有说话,

 而他这边还沉得住气,旁边顿弱则是已经按捺不住连声开口又问起来。

 “那依照你所说,该用何等制度最为合适。”

 夏玄脱口而出,“郡县制最好!”

 “郡县制?”

 两人见此都是意外,

 夏玄重重点头,补充道。

 “不错!”

 “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所有官员都是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制度。

 如此可以使地方完全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

 也只有这样才能用官僚制度取代宗族血亲,彻底防止六国余孽复辟,让整个大秦彻底成为铁板一块,牢牢攥在秦的手中,不至于再一次的分崩离析。”

 “好好一个郡县制!”

 听他这番话说完,嬴政也是按捺不住心中激动,在那拍手叫好起来。

 转而抬头再看对面夏玄,眼神中也不免多了几分异彩。

 刚开始他说话确实仅仅只是存了几分考校意味。没有太当回事。

 哪里能想到夏玄能给他如此大的一份惊喜。

 不但完美解答了他的疑惑,甚至对于接下来统一天下的制度都给出了近乎完美的解决办法。

 良材美玉,这才是真正的良材美玉啊。

 嬴政想着那叫一个激动非常。

 转而再看向书案之上那写着大楚兴,夏玄王的帛书。

 倒是越发觉得自己先前所说没错了。

 这哪里是什么造谣,分明就是对未来的预言才对

 他大秦。确实是当兴在夏玄手中。

 当然,短暂激动过后,他也琢磨出有些不对,忽然抬头朝夏玄又问起来。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和别人一起讨论后得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