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原因(第3页)

 郭开欲言又止。

 “武安君,你觉得以现在的情况,用我们自己的货币或者是魏国人的,这钱究竟是赔给谁的?”

 “那也可以用金帛、布匹或者粮食代替!”

 这时候的市场规则能接受以物易物,国与国之间的赔偿也一样可以。

 可郭开摇了摇头:“金银不行的,秦国人已经对各国发出了通告,以后秦国的商品和东西都会慢慢的只接受秦国货币或者金银,魏国人自己也要留着金银。”

 “至于布匹和粮食,如今已经进入了冬天,让魏国人用这些来换,大王担心会把他们逼急了,如今赵国不能再打下去了。”

 真是合理的理由……

 个屁啊!

 李牧心里生出了对赵偃的无尽抱怨。

 你是赵王啊!

 现在是我打赢了魏国!

 你要是真发狠心,再给我补两万兵,别管后果如何,我甚至能打到大梁城下去!

 你特么为魏国这么着想干什么?

 这简直就是个做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虽有开明之心但行事却优柔寡断的……短视者!

 人在极度悲伤的时候是说不出话的。

 在极度愤慨情况下也是。

 如今李牧两者都占了……

 虽然大局已定,可他怎么想都感觉自己乃至赵国仿佛是被人推着走一样。

 从大王因改立王后之事和魏国闹翻开始,到现在因那三城的改革而和国内官员权贵对立,大概两个月,赵国的雪都下了好几场了。

 两场战争,一场赵魏战争,一场四国攻赵。

 赵国虽然守住了城池却元气大伤还陷入内乱。

 魏国损兵折将。

 另外三家也来丢了几千具尸体后灰溜溜的走了。

 燕国忙着巩固新占土地无暇顾及中原。

 整个天下,只有秦国,不仅获得了赵王的友谊,还让他们的货币占据了赵国市场?

 打到后面,赢的是秦国?

 李牧闭上眼,深呼吸了几下。

 “本将严重怀疑,这两场战争是秦国人挑拨齐王和魏王干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赵国为他们自己谋利!赵国内乱
 

发展到今天,国内估计也有叛徒!”

 郭开:“……”

 你这怀疑得有点准啊……

 “那相国之前说,让本将暂时别回去,又是何意?”李牧有些心累的问道。

 郭开苦笑一下:“武安君可能不知道,那些官员此刻对你是什么意见吧?”

 “还能有什么意见?无非就是弹劾、污蔑、请求大王罢免本将甚至下狱罢了。”李牧毫不在意。

 那帮官员贵族们不敢直接造反,也没底气现在把赵偃拉下王位,他们只会对着自己来。

 自己手上有兵权,北地三郡又可以说是自己的基本盘,他们不敢直接刺杀自己,只能以眼下造成的大乱为筹码,让大王罢免自己。

 要么大王罢免我,他们让赵国恢复原样。

 要么接着干,看是大王撑得久还是他们撑得久。

 对这个后果,李牧早就料到了。

 但郭开欲言又止,神情有些尴尬。

 这让李牧的心顿时就沉了下去,大王不会真的要……向那帮官员妥协吧?

 “相国?你这是什么表情?”

 “武安君,你先安排边境事宜吧,明日和我回国都,我们轻装简从。”

 “为何?”

 自己一走,这三城的现状还能执行下去吗?

 但郭开只是苦笑了一下:“明日路上你就知道了,再说了,你打了胜仗也得回国都受赏不是吗?”

 ……

 林县。

 县城外的一条主干道上,距离县城大约五里地,肉眼能看到县城。

 一处茶摊上,来了几个中年人。

 作为交通主干道,还是临近县城,按理来说这处茶摊哪怕没有什么名贵茶叶、大部分歇脚的人也只会要上一杯白水、最多有人会要几片粗茶,但也应该有足够的客流。

 只是现在,整个茶摊,只有这几个中年人。

 环顾四周,连茶摊老板都没看到。

 这让李牧心里忧愁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