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勇气的结局(第2页)

 “他这是明摆着要求周围的贵族封君出兵,不然他守边境的人手不够,打封君的人手却是有的。” 

 “这不就是威胁吗?”李缘道。 

 “就是威胁,但这是大义的威胁。”蒙武说:“你知道当初武安君攻破楚国都城后的情况吗?” 

 李缘愣了下,史书上没说啊…… 

 就说了白起有多牛批。 

 “活捉敌人,其功劳远比杀死要高。” 

 蒙武沉默了一下:“当初攻破郢都后,武安君本没想那么做的,只是在攻城之后,那些楚国贵族们以为武安君不会放过他们、必定杀人,于是集结起所有兵力死守楚国宗庙。” 

 “武安君曾试过劝降、活捉,可那帮楚国人认定了他要杀人,一律选择在宗庙前死战。” 

 “武安君最后没办法,只能成全了他们,连带着他们的宗庙一起。” 

 成全…… 

 听到人屠白起的这个从未见于史书的故事,李缘莫名联想了一副场面: 

 白起率军站在楚国宗庙前,好言相劝对方投降,但对方执意要选择战死,于是白起含泪下令放箭送他们上路…… 

 李缘忽然感觉有些荒唐和好笑。 

 “我懂了。” 

 他理解了蒙武想说的意思。 

 面对项燕的逼迫,边境附近的楚国各大贵族表面‘从心’的出了私兵,但实际上,项燕只是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他们其实自己也愿意为了楚国而与秦国作战。 

 这也不难理解,楚国人骨子里有种骄傲。 

 虽然战国七雄每一个祖上都阔过,但楚国能从当初建国时封地不过五十里、发展到纵横上千里,这其中的历史足以写一本壮阔至极的百万字小说。 

 再加上楚国几乎是站在以楚蛮为首的南方诸多异族的尸骨上建立起来的国家,许久以前就不服中原的周天子,几乎算自立了。 

 这种光辉史诗般的历史,让他们在骨子里就有种骄傲感。 

 哪怕他们的国家体制让他们无法彻底聚集起楚国的国力,甚至楚国内一些人自己也清楚这一点,但他们依旧没有改变。 

 除了事实原因,这种所谓的骄傲也是原因之一。 

 不过李缘觉得,这些贵族就是事多。 

 既愿意为了楚国作战,又怕自己实力受损影响到荣华富贵,还需要项燕给他们一种逼迫才行。 

 说得好听点叫骄傲,说得不好听点,这就是被打得少了…… 

 要换在秦国,除了秦国那段君王被贵族架空的黑暗岁月以外,其他时候,秦王的权利都是极大的。 

 秦王一纸王令下来,哪个贵族敢不用心? 

 “这还是当地的士卒。” 

 蒙武又给他说起了战事:“如果后续三大贵族或者楚王给项燕增兵,那人数可以超过十万。” 

 “所以国师,本将估计,等我们去往南方到达前线后,项燕手下能指挥的总兵力,应该有20万上下。” 

 李缘若有所思,虽然这二十万人当中肯定有水分,但依旧算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 

 “你想怎么办?” 

 蒙武沉默了一下:“等杨端和将军将炮兵部队带回来后,直接南下,正面平推。” 

 “以十万步卒加炮兵部队和那些新式弩箭等武器,此战必胜!” 

 “在本将看来,那二十万楚军不过是土鸡瓦狗,本将视同草芥!那项燕敢与本将对阵,不过是插标卖首尔!” 

 这话好像在哪听过…… 

 对了,关二爷在吕布死后也是这么说的…… 

 “既如此,你还跟我说什么呢?”李缘有些尴尬:“虽然大王让我为主将,但蒙将军你也知道,你才是主导者。” 

 蒙武看了他一眼,有些不确定国师是真的不懂还是故意在诓他。 

 “国师,可否要在这当中行使攻心之计?” 

 “给谁攻心?” 

 “那二十万楚军士卒中,除了楚王、三大贵族和项家这四方的精兵以外,其他大约十四五万人,都属于楚国边境各地征召起来的士卒。”蒙武说到这就没说了。 

 李缘恍然大悟! 

 如果有攻心的需求,这十四五万人就得费一番脑筋了。 

 毕竟秦国现在可就是在以商品和报纸等方式对六国实行攻心之举的,说不定打完这一仗之后,楚国又有一片地要归属秦国。 

 到时候,面对这十几万个受过伤的家庭,就算是如今的秦国官府,恐怕也有些治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