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以公心而论……(第3页)

 他原本只是想搞清楚熊悍和李园买了些什么东西、弄得那么神神秘秘的,但却无意间听到了李园两个死士的对话。 

 ‘这些东西,到底是给太后用的,还是给主人那个侄儿?’ 

 ‘兴许是太后吧,那个侄儿是姓黄的种,现在当了楚王应该能自己弄到吧?’ 

 ‘你说有没有可能,主人还正在秦国有关系?’ 

 ‘这个想法不错,我们以后到秦国也有得活。’ 

 …… 

 搬完那次东西后,那个屈氏子弟连忙回来报告。 

 至于那些东西,则是精盐、白酒等等在楚国需要等秦国人商队到后才能高价买到的商品,那次李园却足足弄到了两个院子。 

 原本屈宏以为,是李园花高价从秦国民间买来的。 

 可等袭击了秦国车队后他发现,那次的量,正好是一支秦国商队运送的量。 

 好家伙,不仅熊悍不是楚王的种,你李园还可能勾结了秦国人? 

 这让屈宏愤怒不已。 

 原本他已经计划好了,用一场秦楚战争让熊悍倒台,以自家在楚国的庞大势力,身上一样流淌着楚国先君们的血,这楚王为何轮不到我们来坐? 

 并且他拉拢了世代为将的项家,想着顺便能打击一下另外两家的实力,好让自家当上楚王后不必重蹈覆辙、受到分支掣肘。 

 但这终究属于削弱楚国实力、且是以分支反扑主脉的行为,他心里最开始还有些愧疚。 

 这下好了,最后的愧疚也没了。 

 要是让熊悍和李园继续坐在高位,说不定不等他做楚王,楚国就已经完蛋了。 

 屈宏心里完成了自我安慰的逻辑闭环: 

 我不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我是为了楚国的未来! 

 . 

 . 

 . 

 【注1】: 

 原文: 

 “熊悍继位后……秦昌平君、熊启。” 

 有言论说熊启是楚考烈王在秦国做质子时的孩子,但此言论有争议,史学界大多不认同,因为史书上只有‘熊启是楚国公子’的话。 

 总不能那考烈王在秦国做质子时能生得出孩子,回到楚国几十年反而生不了了? 

 是秦国给他下毒了?还是楚国水土不好? 

 所以作者对楚考烈王孩子的事服从史书态度:无后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