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盔甲再旧,但这是我的国给我的(第3页)

 “如果赵王真的有识人之明,你祖父和你父亲为何会去秦国?而不在赵国为官?” 

 他再次给李牧倒了一杯红牛。 

 “你看过我秦国的报纸吗?” 

 “看过,用来烧火挺好的。” 

 杨端和:“……” 

 他默默收回了红牛。 

 侧过身,对着身后的秦军方向一挥手。 

 一名秦军骑兵立刻抱着一个东西朝着赵军队列而去。 

 “还记得本将在战报中提过的骑兵之物吗?” 

 “本将给你们赵国几个,以作诚意。” 

 你秦国有如此好心? 

 李牧思考了一下,突然笑了。 

 “将此物给我赵国,是想看到我赵国对草原起心思吧?” 

 “匈奴没了之后,月氏和东胡会因为草原之事产生争端,但最有可能平分匈奴之地,可如此一来,三国北征只是给他人做嫁衣。” 

 “加上三年的和平之约,赵国如要扩张,要么对魏开战,要么寄心于草原,前者会有风险,只有后者才最符合赵国利益。” 

 “况且就算赵国不动,你秦国也没有任何担忧。” 

 “你们那种诡异武器、还有所谓的天神们,你们依旧没给任何人,哪怕我赵国有了此物,你们依旧可以轻易击溃我们。” 

 “为何早不给晚不给,跟本将见面后就给了?” 

 “说不定,今日我们之间的会面,也会很快摆在我王的案前。” 

 李牧语气嘲讽:“至于劝本将去秦国,能成则好,若不成,也能离间一下君臣关系;你们要的不是一个李牧,你们要的是更好的灭亡赵国?” 

 杨端和点了点头:“对。” 

 李牧:“……” 

 他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你就这么痛快的承认了? 

 “哼!堂堂秦国,竟然如此做派,难道这就是秦国所谓的东出之志?” 

 “秦国志向,岂是这些庸俗之论可以概括的?” 

 杨端和面不改色:“只要天下生民能安居乐业,秦国的天下会是人们心中的圣地,解决一些阻碍而已,人们只会拍手称快。” 

 “而且李将军,你怎么知道三年后,你会不会改变意见呢?” 

 “不可能!”李牧斩钉截铁道。 

 杨端和笑了笑:“你个人和秦国之间没有仇怨,你只是有赵国的身份才至此。可如果哪天,你的这些身份不会成为阻碍、比如你的士兵都向往秦国了,那你这决心,还有用吗?” 

 李牧仿佛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你要说别国,或许还可能。 

 赵国人对秦国向往? 

 不骂你秦国就不错了! 

 杨端和站起身:“国师曾言:万事一切皆有可能。” 

 “李将军,后会有期!” 

 说完,他转身离开:“这些东西都送你了。” 

 李牧看了看那瓶红牛,只觉得心中无比憋闷。 

 就如同这饮品一样,如今的秦国一切都让人陌生;但让他这种公心为重的人感到无奈的是,秦国的许多行为看上去都是对国家和百姓有利的。 

 好消息:天下出了一个他们认为最好的国家。 

 坏消息:是敌国…… 

 前方,杨端和骑上马,回头看了看还站在原地的李牧,带兵离开。 

 国师给他的第二个盒子里交代了两件事。 

 第一件就是对李牧的,这人一是有价值,二是理论上他真的有服从秦国的可能,只要剥离他和赵国的身份羁绊就行。 

 这事他办完了,之后的行动自有邯郸某位‘朋友’接手…… 

 “走!去匈奴部族那,跟月氏人聊聊!” 

 这是国师给他的第二件事。 

 因为同属草原部族的原因,匈奴死后空出来的大片草场,月氏和东胡可能会因此起争端、并且可能会收留或吞并少部分匈奴人——这是草原部族壮大的一种方式,历史上的匈奴就曾吞并了月氏和东胡的许多部落。 

 而这就是国师让他办的第二件事:凡是确定收留了匈奴人的部落,不管他是谁、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不管收留了几个,一律灭掉。 

 杨端和觉得,国师这实在是太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