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预料之外的后果(第2页)
看到这些崭新的步枪,林岩便想到绿营兵们手里拿的烧火棍,不觉有些好笑。
此时此刻,仓库里屯着大批的枪械军火,但就在大战即将来临的徐州,城中的绿营兵、手里仍然没有火器,还是拿着大刀长矛。
满清对汉人的提防,已经刻到骨子里了。
防汉更甚于防洋。
满仓的火器他们宁可烂在仓库里,也绝不可能发给汉人绿营兵使用。
也就是少数的淮军、新军的汉人士兵,依靠长官的私心和能力,才给那些汉人新军士兵置办了火器。
林岩记得前世看过几本闲书,上面说清末时期的清廷,其实并不缺枪械大炮,其中甚至有许多从国外采购的,都是最新式的枪炮。
只可惜,大量的军火被堆积在仓库里,直到清亡,这些军火被武装给了军阀。
现在,这些“闲置”的军火,现在全都便宜林岩了。
林岩对这些意外的馈赠自然毫不客气,直接将仓库横扫一空。
紧接着便是下一座。
佩刀、长矛、弓弩、箭矢、步枪、手枪、机枪、子弹、大炮、炮弹……
林岩来者不拒,全都收了起来。
搜刮到最后一间仓库,林岩望着仓库里一字排开的五门大炮,瞪大了双眼。
这是……
克虏伯150毫米口径的重炮!
在这个只能靠人畜牵引的时代,75毫米口径的大炮已经是野战炮的最大口径了,口径再大的话,极难牵引行动。
150毫米口径的重炮,通常只能放到军舰上作为舰炮使用。当然,也可以放到炮台、军事重镇的固定炮位上,作为城防使用。
这五门重炮,显然就是准备防卫徐州的时候使用的。
但不知为何,它们没有被架到炮台上,反而放在了仓库里。
口径即正义。
对大炮来说,口径越大,射程和威力自然越大。
150毫米口径的重炮,比75毫米口径的野炮威力要大得多,差距可不止一倍。
仓库另一边,靠近墙壁处,码放着整齐的一排木箱,里面装的自然是炮弹。
林岩此时,不由得想起了前世看到的一则轶事。
淮海战役时,徐州城破,竟在徐州城内搜出了满满一大仓库的炮弹,数额极大。
更为离奇的是,这批炮弹的存在,国军上下,竟然无人“知晓”,就这样在激烈的战事中任凭其躺在仓库,等待着被接收。
而眼下同样是徐州,大战在即,也是一仓库弹药堆积在这儿。
这也许也是一种宿命吧。
林岩没有仔细数,但今天搜到的军火,装备两个军绝对绰绰有余,弹药则更多,尤其是他们更加稀缺的炮弹。
这一仗打完,即便在明天的战场上只缴获一半,义和军就至少可以再扩编四个军。
而眼前的这五门重炮,也成了林岩手里的撒手锏。
都说金刚境刀枪不入、大炮都炸不死,有机会可以用150口径的炸一下试试。
有空得再去津门转一圈,看看岸防炮有没有更大口径的家伙。
不过,这年代的大口径火炮技术似乎还不太成熟,真正的大口径重炮估计只能在西洋各国和东洋国的铁甲舰上才能找到。
林岩一边想着,一边将仓库里的所有装备搜刮一空。
此时,城内俨然已经大乱,军队的士兵和府衙的巡防兵都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城内乱跑。
林岩出了军火库后,便看到城内已经彻底乱了。
炮击声也停止了。
林岩没细数他们已经开了几炮,便立刻联系林青,问道:“怎么不打炮了?”
林青道:“再打炮管就炸了,我们正在找水给炮管降温。”
林岩一怔,暗道失策。
他脑子里一直想的是“暗杀”,没从阵地战的角度考虑,总感觉他们打不了几炮。
没想到吴家五兄妹手速太快了,将一门炮打出了一个炮营的气势。
当初该多留下几门炮。
林岩又问道:“目标都攻击完了吗?”
林青道:“都攻击一轮了,我准备呆会再犁一遍。”
林岩道:“呃……算了,现在该跑的估计也都跑出屋子了,再打的意义不大了,你们等着我吧。”
说罢,他又传音联系阿狸,问道:“有什么异常吗?”
阿狸道:“抓到了几个女鬼,你要不要?”
“不要。”
林岩直接拒绝。对实力弱小的鬼,他现在兴趣不大。
说完,林岩又道:“炮击了这么长时间,你们的位置肯定已经暴露了,小心有人找过去。要是敌不过,你们就跑,不用管炮了。”
阿狸道:“嗯。不过现在还没有人来。”
林岩闻言,暗自有些诧异。
炮击了这么久了,大炮的位置,早应该如同剥光的少女一般暴露无遗了,即便没有人指挥,也该有一两队士兵抹过去了啊?
徐州城内的这些兵,能动性也太差了吧。
林岩一边跟阿狸联系,一边飞檐走壁的向他们那边赶去。
这时,他突然看到一条漆黑的胡同,里面有一队官兵,正在脱衣服。
看到这一幕,林岩顿时一愕,不由得停了下来,落在屋顶上观察。
这些官兵、一群大老爷们,躲在黑胡同里脱衣服干嘛?
只见这群官兵有二十来人,他们将外面罩的兵衣脱下来,然后将衣服反过来、打成包袱背在背上,身上只剩下里面穿的中衣。
匆匆做完了这些后,众兵丁聚成一团,中间围着一个头头模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