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无亲无故不下路(第3页)

 腰缠万贯,不露声色这一点薛峰做得比谁都好,只要薛峰不张扬跋扈,他爸爸薛昌耀跟妈妈雷晓萌就不会晚节不保。

 再说了,退休了,也翻不起什么冲天浪。在职时,收受贿赂心惊胆战。现在,想收也收不到。

 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

 他们俩只想安度晚年,只要儿子薛峰守住底线就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薛峰能走到这一步,薛昌耀跟雷晓萌睡着笑醒。按照他们俩当时对薛峰的人生猜想,就是个馕饭的蒲包,穿衣裳的架子。

 看起来仪表堂堂,走出去冠冕堂皇。

 说起来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做起来虎头蛇尾,浮而不失。

 一看就是个墙头芦苇根枯叶烂心不死,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真才实学没有,流言蜚语纵横。

 可事态发展令薛昌耀跟雷晓萌喜出望外,薛峰自学成才,拿到律师文凭不说,在而立之年,在东海市一炮走红,将自己人生发展蓝图,规划得有条不紊。

 因而,老两口放心的环游世界。

 不是高铁就是飞机,什么新马泰普吉岛;布达拉宫维吾尔;瑞典芬兰德意志,白金汉宫巴黎圣母;渥太华、如圣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常年在外,挥金如土成了两位老人的一种习惯。用他们俩的话来说,薛峰给他们生了个孙女。薛家无后,要那么多钱干嘛?姥姥,再不出去花钱就来不及。

 在薛峰看来该挣的钱还是要去挣,人生需要享受,也要想着赚钱。

 投资薛峰的天然矿石计划,来时他没有这种打算。

 经过自己亲手给郑海鹏拟定竞拍计划,薛峰才知道资本赚钱是怎么赚地。

 六十多个亿的回报率在百分百,即六百多亿的产能,这还不包括生产加工成品出售。怪不得姚欣怡在东海市蒸蒸日上,却愿来暴利程度毁你三观。吃准了薛峰才投入三千万,还动员苏筱羽同样投入三千万。

 他是不知道郑海鹏跟高盛集团公司赌一把,假若赌输了血本无归不可能,至少,会求着姚向阳接管,给个十个八个亿盈利绝对不在话下。

 这就是郑海鹏的高明之处,他让薛峰出面按照自己的计划竞拍,从姚向阳嘴里夺下一块肥肉。

 万一跟高盛集团公司达不成协议,他再死皮赖脸求着姚向阳投资。

 凭他对姚向阳跟巫晓兰两个人的了解,只要自己出口相求,不愁姚向阳跟巫晓兰不答应他请求姚氏企业从自己手里购买下天然矿山开采计划。

 结果,比他想象的更好。

 高盛集团公司同意收购郑氏企业拍卖下的天然矿山开采权计划,马克莱恩苏带着她的团队正在赶往开普敦的路上。而薛峰,还没有接到邀请马克莱恩苏的通知。他只有将空余时间,花在跟苏筱羽加深印象的计划里。

 跟苏筱羽喝酒不是第一次,红酒对苏筱羽来说,喝个一两杯不是问题,相当于半斤左右。

 酒过三巡,薛峰开始言归正传。

 "说笑话了,以你的身份想在开普敦品尝什么山珍海味一个电话搞定的事。说真的,像今天这一桌菜对我们几个人来说,不敢造次也不敢妄言。年收入没个千儿八百万,享受不起这样的待遇。

 你们,就不一样了。圈子不同,消费档次自然千差万别。

 不出来走走不知道外边世界有多大,像我们几个,在东海市算是人上人了。

 来到开普敦我一下子豁然开朗,比东海市还要高档的城市,不仅仅在东海市才有,世界各地都有。这里的贵族豪华生活,令我们这些人一辈子难以逾越。

 想不到,我薛峰也有自嘲自己是井底之蛙的那一天。

 多亏郑海鹏把这个机会给了我,让我走出国门,放眼世界。

 不瞒你说,在东海市我没什么好担心。

 因为我搞不定的事,背后有我爸爸妈妈的关系户存在。

 他们这一代人退休了,被他们扶植起来的人又接替了他们的工作岗位。

 在东海市,依仗我爸爸妈妈的人脉资源,对我来说还是游刃有余,应付自如。到了开普敦,我是如同睁眼瞎,一切从头开始。找你来,是担心以后遇到什么不测,希望你能给我们及时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