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交钱赎人(第2页)

 唐寅闻言,不由一愣。

 这个时代,由于纺织工艺落后,一个熟练工人,三天能织一匹布,这还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情况下。

 这么算下来的话,一个青壮,要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基本就做不了别的了。

 然而,一匹布五文的工钱,就有点低了。

 一个五口之家,按三个劳动力算,一个月,最多也就只能织九十匹布,四百五十文。

 这个钱,也就只够温饱,别想有余钱。

 遇上个灾病,更是麻烦。

 许多人心生不满,想要逃离。

 然而,前几任任县令才不管这些。

 只要完不成任务量,工钱就被克扣,甚至强行拉村里的人,去服徭役。

 县衙拉去服徭役的人,大多都没能回来。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如今的局面。

 黄家村还算好的,有了玉娘发明的脚踏纺车,三天能织三匹布,不仅能完成县衙的任务,还有多余布匹的拿出去卖。

 其他村子,就没那么好命了,连饭都吃不饱。

 这也是米书吏,一直打脚踏纺车主意的原因。

 唐寅越听,脸色越沉。

 这一幕,他很熟悉,妥妥的资本家与政府勾结,剥削工人阶级。

 人吃人的现象,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显现端倪。

 想不到资本家压榨工人阶级的那一套,在这里已经展现的淋漓尽致。

 唐寅缓缓闭上眼睛,身体却不停的颤抖着。

 布商们见状,立马急了。

 他们本想给唐寅一个下马威,在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拿捏这一任的县令。

 最初的时候,县令可是拿五成利的,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手段,几任下来,县衙的好处,被砍到了两成。

 这个唐大人,太厉害了。

 一番手段,将他们拿捏的死死的,今日看来要大出血了。

 布商们互相对视一眼,最后还是胖布商硬着头皮走上前,朝着唐寅一躬身。

 “唐大人,这都是青阳县的惯例,”

 “一匹布的材料成本大概五百文,工钱五文,市面上布匹价格一两五,盈利一两,吾等给县衙娟银二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