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渠道供应商(第3页)

 其实以现在的粮价,即便九百文,估计那些地主都愿意卖。 

 不过唐寅考虑的是长远的效益,有了江家的支持,朱胖子的米铺,定然红火,想要长期做好这门生意,便不能吃相太难看。 

 一石粮食有二百文的赚头,已经差不多了。 

 果然,当唐寅放出价格收购粮食,仅仅三天时间,都不用他们去收,两千石粮食,就主动送了过来,省了许多麻烦。 

 一时间朱记米铺,在周边几个镇子彻底打响了名声。 

 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两千石的粮食,可不是个小数目。 

 朱胖子没有那么多银子。 

 好在,得知消息的朱父赶了过来,带着家里的积蓄,和借来的银子,总共五百两,跑来支持儿子的事业。 

 不过,即便如此,也不够。 

 最后唐寅将自己赌票赢的五百两拿出来,垫付进去,这才说动那些地主米商,答应只收一半的预付款,待到江家支付银钱之后,才结清尾款。 

 在古代,讲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然而,唐寅和江家的关系,被传了出来,那些地主米商,还想着搭上这艘船,清理每年的积米呢,哪敢不同意。 

 就如唐寅所想,现在是买方市场,你不同意,多的是人同意。 

 于是一场普通的买卖,意外的扩大,涉及数千两的银钱。 

 这几日,朱胖子每日都睡在米铺后面的仓库里,就怕出现意外,短短几天的时间,就瘦了一圈。 

 唐寅倒是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喝喝。 

 倒是母亲很是心疼朱胖子,每日换着花样的给他做好吃的,搞的唐寅都有些嫉妒了。 

 五日之后,唐寅和朱胖子找来马车,将一堆堆的粮食,装上车,往县城而去。 

 好在一切顺利,平安到了货栈,交付粮食后,孙管事也给力,当场就付了钱。 

 到得此时,朱胖子才彻底放下心来。 

 这一趟收粮卖粮,一来一回,就赚了四百两,朱胖子宛如在梦中,激动的抱着唐寅哭了很久。 

 这一次的经历,也打开了朱胖子的视野,造就了江安县的两个传奇人物之一,朱大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