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第2页)

 唐寅看了一眼玉佩,顿时眼中精光直冒,忙不迭的收了下来,然后再次致谢。 

 庄墨寒倒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笑着捋了捋长须。 

 之后,便是正式开始宴会。 

 说是宴会,其实就天佑皇帝、庄墨寒、赵睿和唐寅四个人,贵妇人则带着门口的李令月去了别处用饭。 

 吃饭期间,庄墨寒似乎对唐寅很感兴趣,不停的询问唐寅课业上的事情。 

 唐寅苦读多年,底蕴还是有的,加上两世的经验,对庄墨寒的问题也是对答如流。 

 庄墨寒对唐寅更是欣赏。 

 随后,又他之前提出的“国债”概念,提出了发行国债的许多问题。 

 “唐小子,你说的那个国债真能为朝廷筹集银两?” 

 唐寅闻言,很肯定的点了点头。 

 “这是自然!” 

 前世他因为考公,还专门研究过一段时间,国债的运营方式。 

 国债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础,按照债的一般原则,通过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说白了,就是国家以信用借钱。 

 这个世界的大明朝,虽然国力没有开国时候那么强,但是公信力在民间那是杠杠的,只要发行,没有卖不出去的。 

 所以唐寅给出了很肯定的回答。 

 天佑皇帝闻言,顿时来了兴趣,不由看向唐寅。 

 “哦,可能给我们详细说说?” 

 “若是要筹集二百万两银子,这国债该如何发行?” 

 “又需要注意些什么?” 

 唐寅也不矫情,将自己知道的国债 

 “国债便是朝廷作保,定下兑现期限,和息钱,发行债券到民间。” 

 “比如说,要筹集二百万两银子,朝廷可以印类似银票的票号,以百两为面额,发行两万张,以一年为期,时间一到,手持国债票号之人,便可到朝廷指定的地方,换取银子,赚得利息。” 

 此言一出,两人顿时沉默了下来。 

 片刻之后,天佑皇帝忍不住问道:“为何是百两,而不是千两?” 

 唐寅闻言,顿时笑道:“若是面额太大,我怕没有多少百姓买的起。” 

 “其实若是想筹集更多的钱,最好是以十两面额为好,这样我估计,朝廷最多能够筹集五千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