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把握时机:准备掀盖子

高建国向吴海军使了个眼色,吴海军明白了,于是悄悄走到冼南海跟前,小声跟他嘀咕了几句,冼南海愣了一下,但马上就明白了,点了点头。

等黄文斌说完,高建国接着跟大家说了三个事,一是委员会名称的改变,按冼南海的意见,改为议政会,这样好为山外的百姓所接受。

“议政会,贫道听闻蒙元朝廷有什么诸王议政会,不过自忽必烈即位后,已经很少召开了,我们这样借用蒙元的称呼,合适吗”黄道婆问道。

“委员会的称呼,来自海外,中土百姓未必认可,议政会虽说是借用蒙元称呼,但蒙元实际已很少召开,但民间知道的人不少,前宋虽然喊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案;

蒙元的这种作法,前宋将亡时就有人曾提出借鉴,前宋理宗曾下诏咨询方法,从贾似道到文山先生,都有过建议方案,核心是想实现虚君共治,不再完全是一家一姓之天下;

但前宋很快亡了,也就没有再深入探讨过,而我们这议政会,也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说不上借用蒙元”高建国回道。

“但以后地方治理呢,也搞议政会吗”黄道婆显然还不太满意这个回答,接着又问道,高建国微微皱了皱眉道“地方可以叫议事会或咨议会,起初已经跟吕世明吕世伯商讨过这个事;

但是这咨议会或议事会虽然有权限,却不属于官员范畴,否则,光是冗官一项,就要远超前宋,国家根本没法运转,具体怎么办,还要等我们打出山外再说”高建国回道。

黄道婆虽然还有疑虑,但没有再开口,高建国接着说道“二是最近3个月我们要抓紧练兵、囤积物资,3个月后根据形势随时向山外出击”高建国边说边深深的看向姚正光,姚正光只是低头叹了口气,没有说什么。

见大家都没吭声,高建国又接着说道“三是要做好3个月后,南海上飓风止息,我们增援吕宋的准备”,“增援吕宋,到时打出山外了,我们还有兵可派吗”黄焕杰有点疑惑道。

“打出山外,确实也不可能马上就大规模征兵,即使征兵,没有训练之前,也不能派往吕宋,但我们这次增援吕宋,不是派兵,主要还是物资和武器的支援;

据阿倍回来说,我们的油草在吕宋很受欢迎,价钱一涨再涨,所以这次我们要多给他们弄点油草过去,还有,冼真、吕征、钱七他们在吕宋已经开始大规模征兵了;

前宋的溃军散卒很多,相信不久就会组建一支数千人的队伍,但是兵器盔甲短缺,所以我们要支援些盔甲兵器过去,同时也要借着飓风止息,尽可能多招些工匠过来,几个月前,阿倍回去的时候,已经吩咐过他了”高建国回道。

重大的事项就这样先定下来了,但是具体怎么做,要注意些什么,不是这会上能商议的,甚至因为对有的人产生了怀疑,原本应该在会上商议的重大的军事战略部署也不讲了,全部在私下商议。

冼南海、黄焕杰出来后,高建国点了点头,向坡上的一个大营点了点头,二人会意,跟着高建国、黄文斌、王涛和吴海军进了大营。

进了营帐后,冼南海才发现这里摆着一个巨大的琼州沙盘,他笑着跟高建国等人点了点头,问道“是不是对议政会的人员有猜疑”;

高建国苦笑了一下,说道“冼哥,不瞒你说,我们既然在一起共事,相约作一番大事业,本不该有什么猜疑,但是,有的人,明显在打退堂鼓,我怕会有二心啊”

“是不是姚正光姚长老那舅甥两人”冼南海还是笑着问道,高建国一愣,回道“冼哥,你也看出来了”,冼南海大笑道“天照,你冼哥我是从前宋过来的人,还曾是前宋的进士,见过的人和事,不知道有多少,这还能看不出来,哈哈”。

高建国赶紧点了点头“真是瞒不过冼哥,正因如此,只好请二位到这营帐中议事”,冼南海收起笑容,正色道“其实也很正常,山里长老,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做山里的大王,实在不行,到本寨做个寨主或者大祭司也可以;

只要能帮忙做到这些,他们会拿出最大的诚意和朴实来对你,哪怕自身一时有些损失也敢承担和接受,但是走出山外,‘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前期他们都对你们很好,甚至言听计从;

但是现在山寨一统了,他们的理想马上跟你们相左了,如果只是尸位素餐,倒也罢了,但是我们要实现理想,迟早会动摇他们的名位,所以不排除出现二心,乃至出卖我们的事情发生”。

高建国心里一动,问道“莫非冼哥曾经...”,冼南海点了点头,说道“我也是仗着家族的力量,还有山外的朋友部属,才站稳了脚跟,但是后来,为了坚持理想,不得不把本家族原先扶持我上位的亲戚也整肃了;

即便这次跟你们合并,还又借你们的力量,又弄了一次整肃,主要还是高位的几个亲属,你也知道的,不然合并不会搞那么久”。

“唉”高建国叹了口气,这政治斗争,真是复杂残酷,连起码的亲情都没有了,但是这是为了理想和信仰,是为了更多人活得更好,只是后世的人,真的会理解这些吗。

不过眼下不是扯这些事的时候,高建国向吴海军使了个眼色,吴海军拿着一张纸过来,递给冼南海,冼南海匆匆看了一下,问道“是从官府的公文上抄的还是无声士传递过来的”。

高建国回道“有官府的公文上的话,也有无声士传递的消息,我们一起整合的这份东西”,冼南海点了点头“不愧是海外高人,无声士的信息,一向不好弄明白,还要跟官府公文结合,这也只有你们兄弟能做到”。

高建国笑了笑道“冼哥谬赞了,不这样做,我们分析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如果只是无声士的消息,都是些道听途说或是达官贵人的饮食起居什么的,即便有些言语,不连起来看也没有什么用;

至于官府的公文,尽是些大话套话,但起码有些事情会通知到位,因此,只有结合起来,才能清楚地知道元廷的兵力布防、用兵方向、钱粮税赋等大的情况,然后根据这些情况,再缩小到我们这里,该怎么做,才能损失最小,收获最大;

先前我们有这想法,但一来无声士的队伍没建立起来,二来只是争夺几个黎寨,还用不着,但是,现在眼看要出山了,所以,这几个月才开始逐步完善起来”高建国和盘托出道。

冼南海点了点头“天照兄弟们确实用心了,有你们在,这‘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看来大有希望,那么,你们认为,何时出兵山外比较好”。

吴海军接道“目前马上就要收割第二季的粮食,等粮食全部收获完,同时还要去山外包括雷州路采买些物资,另外还要再征点后备兵员,再多点战兵,我们有了相当的准备,就可以发兵了,不过..”

“不过什么”冼南海问道,吴海军迟疑了一下,回道“拿下整个琼州路应该都没什么问题,但是万一元廷反扑,就我们目前这点实力,真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所以要考虑到整个宣慰司、甚至湖广行省,在此期间会有什么动作”。

“考虑的真是够长远,而且格局很大,不过这样也对,拿下琼州路也不可能马上就壮大力量,一来养兵的钱粮是否够,二来刚征的兵是否能战,三来也是最重要的,山外也有不少高门大户,但按我们的作法,是要‘丈量均田、摊丁入亩’的是吗”冼南海问道。

高建国点了点头“也许不会马上开始,但肯定会这么干,而且,一开始就要宣布,这样,免得那些高门世家把子弟安插在军中,到时候,又反戈一击,我们可受不了”。

冼南海又点了点头,说道“那就不是要应付元廷的反扑了,首先要清除内部,说不定还包括我们自己的人,那样,即便拿下琼州路,也至少要保证半年内,元廷不会向这里用兵”。

吴海军也点了点头道“这才是我们仔细分析来分析去的原因,要说拿下琼州路,三个月前我们拿下第一寨,两个月前做好了善后以后,就有力量向山外攻击了,但我们一直按兵不动,可不是那个什么姚正光不同意我们就没有动哦,我们在等时机”。

“可你们装作给姚正光面子,也作出听从议政会其他成员意见的样子哦,连我都差点被你们瞒住了,我也是过了几天才想清楚的,真有你们的,哈哈”冼南海大笑着伸出了大拇指,然后问道“现在时机成熟了”。

吴海军长叹了一口气道“我认为基本成熟了”,“哦,怎么说”冼南海和高建国一帮人都看向吴海军。

“西北海都,一直是忽必烈的大患,但自从近3年前阿术将他后方的储备一扫而光之后,他只能老老实实蛰伏了这近3年的时间;

但是,戈壁大漠虽然物产贫瘠,但如果年年太平,也能积累一些资源,何况海都虽然与内地不通商,但他跟钦察的关系很好,是可以通过经商从钦察那里补充些马匹物资的;

旭列兀虽然忠于忽必烈,但是他征服的大食人并不老实,内地固然可以听从忽必烈的指令不与西域通商,但是大食可不是旭列兀一个人或一家人说了算;

这样子3年下来,基本上可以把先前被阿术扫光的物资储备重新建立起来,甚至比那时候更充足,他会甘心就这样被赶出西域,连历来是王庭核心区的庭州和善州都不得不退出,不会,他很快就会有大动作”吴海军道。

“哦,有什么消息吗”冼南海有点将信将疑道,吴海军点点头道“据我们无声士传来的西域的消息,海都发布指令,要在青草长出之前大规模征兵,连十三岁的少年都在征兵之列”,“青草长出之前”黄焕杰想了想道“那就是明年2月之前”。

吴海军点了点头道“最多明年3月之前海都就会向西北大规模用兵,因为那时,青草开始生长了”,冼南海点了点头,又问道“可这跟我们出兵山外有什么关系呢”。

“呵呵,冼哥,海都开始行动了,忽必烈能不知道吗,他能安心吗”吴海军边说边对王涛说道“阿涛...经武,去把官府的公文抄件拿过来”。

王涛拿着行省和宣慰司的抄件过来,一并交给冼南海,冼南海一看完,惊叫道“老弱妇孺,皆在征发之列,粮食还要再加征2万石”。

高建国点点头道“2万石粮食我们有,也可以上缴,但是整个行省连老弱妇孺都在征发之列,我们这里起兵,很长一段时间应该都是安全的”。

冼南海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道“忽必烈还在大都,那个南必皇后也不是好对付的,万一...”

“没有万一,我们起兵之时,这俩夫妇早到大漠去了”吴海军回道。

“到大漠,你的意思是...”黄焕杰傻傻的问道,“亲征”吴海军回道,“会吗,忽必烈都快70岁了,腿脚不便..”高建国虽然相信吴海军,但是这个论断,他还是有点将信将疑。

“一定会”吴海军肯定地回道“就因为他快70了,行将就木,所以这最后一次的远征,他一定会不顾劝阻,亲征海都”。

“好,注意打探各方面消息,我们就是要在他亲征之时,抓住时机:准备掀盖子”高建国一掌打在沙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