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兵临潥阳,秦瑱的猜想(第2页)

 因为他知道现在孙策面对的形势有多难,让他上位,就是把希望放到了他的身上。 

 他要是再拒绝此任,那就是把孙策往死里逼。 

 作为孙策好兄弟与最后的依靠,他必须扛起这个大任! 

 此时孙策在北线的兵力实则超过两万人。 

 但因为北线的城池太多,反而导致兵力更为分散。 

 因而周瑜在带着徐逸的五千人马北上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令程普以六千大军进驻石城。 

 其次以朱治率领四千兵马驻守江乘,以孙暠率兵六千屯驻秣陵。 

 最后以吕范、徐琨带领剩余的五千余人依旧防守曲阿、丹徒一线。 

 他的战略思想和孙策相反,并不觉得刘备还会采取合兵之策。 

 想着以一两道防线抵御刘备的兵马,压根就是一厢情愿! 

 而现实也如周瑜所想一般,刘备分兵了,且放弃了孙策想要坚守的宛陵,直接朝着潥阳杀了过来。 

 对此,周瑜在叹息一声之后,即调令孙暠增兵三千往潥阳南边下寨,准备应对刘备的进攻。 

 在这样的形势下,建安三年十月下旬,刘备军杀到了潥阳城外。 

 这里便得提一句,此潥阳非潥阳,就如芜湖的地理变化一般,这个时代的潥阳城并非后世的潥阳市。 

 东汉时期的潥阳,大约位于后世高淳区以东数十里的游子山西。 

 南北以石臼湖、固城湖两湖为屏障,东侧以游子山为护翼。 

 虽说地势不如繁昌那般险要,可亦是丹阳重镇,也是吴郡的门户所在。 

 突破此城,就能直接杀入吴郡重镇阳羡。 

 抵达此处之后,刘备便令人连日叫战,希望引得周瑜主动出城。 

 但周瑜秉持着龟缩不出的战略,无论刘备怎么叫骂,都不予交战。 

 对此形势,诸葛亮给刘备出了一个诱敌之计。 

 简单来说,这个时代的长江和太湖由潥水贯通,可以从水路派兵经潥水杀入太湖,做出绕后突袭之势,威逼周瑜出来交战! 

 刘备听从此计,做竹筏百艘,以千余兵马趁夜经水路而下。 

 结果兵马刚至固城湖,便见一支兵马杀出,拦住江道,将其军挡了回去。 

 原来周瑜早就看出了防守的薄弱点,让孙暠南下驻寨,就是为了防止刘备从水路东进。 

 一场小战,顿时让刘备折损数百之多,不得已放弃此策! 

 眼见周瑜坚守不出,刘备不好贸然进攻,便令麾下士卒伐木制造攻城器械,做出强攻潥阳之势。 

 可一连数日,周瑜都没有任何动作。 

 刘备见状,心中恼怒,索性令士卒搭建大量云梯,准备直接强攻潥阳。 

 可就在这时,秦瑱却来到了刘备的军帐之中道: 

 “明公,我军不可如此强攻此地矣!” 

 刘备本以为秦瑱是来献策的,没想到秦瑱是来劝阻他,这可把他弄得一阵不解道: 

 “吾不知军师此言何意也,何言我等不得强攻此处?” 

 “眼下再过月余便要入冬,我军虽已立足江东,可孙策终究还有两郡。” 

 “若能夺取潥阳,那我军到开春之时,便可直入吴郡之内。” 

 “现在不趁机夺取此城,又当为何事也?” 

 但秦瑱闻之,却是一脸深沉道: 

 “依在下之见,我军或许该退军南下,看看周瑜如何应对!” 

 刘备一听,自是满脸疑惑,忙问秦瑱缘故。 

 秦瑱随之就给刘备提出了一个猜想。 

 周瑜如此,很可能是在拖延时间! 

 原来在抵达潥阳之后,秦瑱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现在孙策的战略思想他们是能推断出来的。 

 直白的说,孙策战略就是企图用周瑜来扭转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