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囤积粮草,别有用心


 “军师要我囤积粮食?这是何故啊?”

 若说第一件事刘备还能理解,那这第二件事他就感觉有些莫名其妙了。

 刚才秦瑱,明知粮食不够用,还要继续增加兵力。

 但现在反手又让他囤积粮食,这显然不合逻辑。

 不过秦瑱闻此,却是微微一叹道:

 “此粮非作扩军之用,而是用于赈灾!”

 “赈灾!”

 刘备听得一愣,徐庶则是双目一瞪道:

 “子瑄这是何言,莫非此地将有大灾?”

 秦瑱摇头道:

 “并非此地,而是淮南之地,今年必有大旱!”

 “我军要夺取此地,必须囤积大量粮草!”

 “不然即便夺了此地,也无大用!”

 前文说了,秦瑱的记忆非常好,他记得历史记载的细节,也记得每一场有记载的灾难发生时间。

 而在东汉末年,旱灾频发,最恐怖的两次,第一次就是三辅大旱,导致关中百姓大量缺粮,饿死无数百姓。

 第二次,就是今年的淮南大旱!

 要知道汝南、沛国、九江等地人口稠密,总人口超过三百万!

 就是这一场大旱,导致江淮一带民不聊生,易子相食,很多地方直接没了人烟!

 曹操著名的《蒿里行》,就是这一时期写的,其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尤其贴切。

 也是经过这一难,大量百姓士族南下避难,直接就给淮南干废了,也间接导致东吴崛起。

 不然的话,就凭淮南这庞大的人口基数,能把东吴按在地上摩擦。

 现在他们要夺取淮南,自然要想尽一切办法保住淮南的元气。

 听着秦瑱话语中的严肃,刘备面色也凝重了起来:

 “子瑄当真可以确定今年淮南必有大灾?”

 “自然确定!”

 秦瑱点头道:

 “我夜观天象,见南方有双星伴月之相。”

 “推其方位,必在淮南!”

 “可知今年淮南必定大旱,现在开始屯粮,还来得及!”

 倒不是他想装逼,搬出个夜观天象之名,实在这个时代的人就信这套!

 再加上以前跟着蔡邕没少学,现在说起来自是一套一套的。

 他一说完,徐庶便接口道:

 “主公,子瑄预测天象历来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