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药酒(第2页)


明准备起身离开。

 肖卫革突然一拍脑袋,像是想起了什么,说道:“对了,有个事儿我忘了跟你说。”

 “前阵子,对河公社的韩副书记,过来跟我喝酒,聊到一个情况。”

 “什么情况?”周春明好奇道。

 “他们公社有不少药材场,”肖卫革解释道,“有一大半,种的都是当归,现在滞销了,卖不上价钱,所以很犯愁。”

 “你能帮想一想办法吗?”

 当归?

 周春明考虑了一下。

 这玩意是常用妇科中药,有补血的作用。

 它的成熟期,几乎跟双抢农忙时期重叠,也就是七到九月份。

 在七十年代,国家的计划收购价,是每公斤三块五毛。

 由于这个价钱,远远高于粮食,所以各个公社积极性很高,有条件的都大量种植了。

 没想到,就在今年,当归大丰收,达到了历史最高产量。

 供大于求,当然会滞销。

 反正在记忆中,当归的价钱还会持续走低。

 到了接近84年,甚至会跌到一块钱每公斤。

 这状况,就如同股票行情,可以考虑抄底了。

 84年以后,中药材市场开放,由计划经济改为计划指导,使得当归的价钱触底反弹,一路冲到九块钱每公斤。

 可是倒腾药材,并不是炒股投机。

 还有诸多客观的限制。

 就比如说,当归一般保存期是三年,超过这个期限,药效就会打折扣。

 而且保存起来,也比较麻烦,库房里需要保持一个低湿的环境。

 还得使用非铁器类的密封罐,最好是放进冰柜里。

 现在哪有这条件?!

 正因为如此,周春明当即摇了摇头。

 到了83年的时候,可以考虑囤一波当归,狠狠的赚一票。

 现在才是80年,显然非常不合适。

 所以,周春明双手一摊,苦笑道:“卫革哥,你就别为难我了,当归如今泛滥成灾,各地都大丰收,往后几年的行情,恐怕都不会好。”

 “亏本的生意,肯定不能做。”

 “我得为咱们药材站的盈亏负责。”

 “有道理!”肖卫革点了点头,“你有你的难处,那么这件事就算了,就当我没说过,让老韩自己头疼去吧!”

 周春明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