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来晚的芒果火龙果

第541章 《南洋商报》记者

“可惜了,如果我们八路军主力的兵力能再增加一倍,不说全取山西,至少在山西多打几个歼灭鬼子大队,甚至是联队级的战斗,用不了几个回合就能把鬼子打趴下了。”

 

“你这想法可是速决战哈,我们的家底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唐亮也深知旅长说的没错,别看有唐亮的帮忙,八路军手头的坦克已经有数百辆之多,但是实际上这不过是纸面数据,仅仅是因为驾驶员不足,八路军就只能将大部分缴获坦克继续丢灰,哪怕前线极其需要坦克的支援。

 

“就不能多从南洋甚至欧美的华人华侨那儿想想主意么?”

 

唐亮忽然想起历史上在抗战初期紧急抢通的滇缅公路,据说就有近万名来自南洋和欧美各地的华人华侨开车,将大量紧俏的物资从各个列强那儿运回国内,极大的支持了抗战。

 

如果能从华人华侨那儿弄到一些驾驶员,缴获自鬼子的坦克不就可以开动了么?

 

“你当我们不想么?问题是国府不光不肯宣传我们的战绩,还想方设法封锁敌后战场的消息,南洋和欧美的华人华侨很多甚至都不知道我们在北方打了多少胜仗。”

 

“不会吧,南洋的华人华侨就没有驻扎在这儿的记者么?”

 

“当然有,”386旅旅长顿了顿,“你猜他们能不能到我们的根据地里来?他们刊登在报纸上的照片要不要接受国府的新闻审查?”

 

这还用得着说嘛?

 

既然新闻传不出去,那么能不能再想想别的办法,让新闻自己走出去呢?

 

唐亮忽然想起了历史书上提到的一位着名华侨。

 

“陈家耿?”

 

……

 

“我是《南洋商报》记者张楚琨,请问孙将军对此次成功收复开封有何感想?是否打算死守开封?”

 

虽然等张楚琨知道开封已经收复,在得到消息匆忙赶过去的时候,已经听说鬼子的重兵已经向开封压了过来,再赶去开封显然风险不小。

 

但是张楚琨仍然坚持赶了过去,毕竟作为国府准许进入北方前线采访的为数不多的东南亚地区报社记者,他身上可是寄托了不少人的希望,相比于中央社等新闻媒体发布的消息,南洋地区的华人华侨更信任这位“自己人”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