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来晚的芒果火龙果

第536章 军工发展方向(十四)

“好,这事总部会议结束后就会安排。”

 

“那太好了。”

 

唐亮真心是高兴,有人帮忙干“杂事”,可是方便太多了。

 

反正按“历史教训”,国府那儿对武器装备的保密形同虚设,既防不住鬼子,也防不住八路军,甚至也防不住“后起之秀”的美国;历史上国府要造原子弹的企图就因为美国把国府造原子弹的研究所所长策反了,结果国府的原子弹计划迅速胎死腹中。

 

连核武器这种本该是机密中的机密都这防范水平,唐亮绝不会高看国府对普通军工的防范水准。估计有上一阵子的时间八路军多半就能了解到这些数据了。

 

只是唐亮压根没想到的是自己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声音接了过来:

 

“民国21年(1932年),位于南京的金陵兵工厂建立82毫米迫击炮厂,民国24年至26年(1935到1937年)共生产82毫米迫击炮1100门。”

 

牛逼,这些军工数据拈手就来啊,这谁啊?

 

“这位是?”

 

“这位是军工部的蔡同志。”

 

难怪了,估计平日里没少对标国府的军工生产吧,对国府一些“过期”数据自然门儿清,虽说国军的保密系统简直跟筛子一样,不管是哪个势力去国府那儿捞情报,都不算难。

 

只是唐亮还是低估了八路军总部所掌握的数据。

 

“前年(1937年)国府造了82毫米迫击炮710门;去年(1938年)国府造了82毫米迫击炮1136门。”

 

唐亮掐了掐手指——这才1939年2月呢,国府那边只怕也是刚把去年军工生产的数据统计出来吧,这刚新鲜出炉还热乎着的东西也被八路军捞到手了?

 

“各位同志,这个数据大家保密,不要进行记录。”

 

听完这话,会场上本来动笔的人纷纷停了下来。

 

“国府是从奥地利买进高质量的炮身钢,在沪造82毫米迫击炮的基础上,改制成功82毫米迫击炮,定名为民国20年(1931年)式82毫米迫击炮,于民国21年春夏之交开始交付使用。该炮初速196米/秒,射速9~20发/分,最大射程2850米,全炮重69公斤。可拆卸成三个部分,最重的部件为近30公斤。”